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1805> 第一一七章 称臣纳贡还是割地赔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一七章 称臣纳贡还是割地赔款(2 / 4)

了,直接拿到了大秦海旁边的大片土地。

大秦海沿岸和两河流域以及波斯湾完全打通了。

大明的力量不会因为西海半岛的狭窄环境而束手束脚了。

大秦海的战争已经基本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夺取北非沿海地区。

接下来抓着露西亚全力输出就行了了。

于是朱靖垣仍然不置可否

“就是说,如果大明执意索要乌拉尔以东所有土地,那么泰西各国决定与露西亚一起战斗到底”

这次是威尔士亲王作为代表回答说

“不错,我们将与露西亚并肩作战。”

朱靖垣无所谓的摆摆手

“那诸位就请回泰西准备战斗吧,别在这里浪费时间了,送客。”

其他的大明代表陆续站了起来,真的是一副送客的姿态。

大明的反应让泰西各国代表们明显一愣。

然后他们在短暂的惊愕之后,在英法两国代表的提醒下,一起慢慢的准备退场。

朱靖垣和大明的代表就在这边静静的看着。

然后看到他们几步路之后,普鲁士的代表首先放慢了脚步,然后是奥地利的代表。

接下来是荷兰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

最后英国人和法国人也停了下来。

只有露西亚人走到了门口。

泰西国家的代表们的内心有点崩溃。

然后他们看着比自己先停下脚步的其他国家代表,都是一脸的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现场的气氛一时间有点尴尬。

朱靖垣顿时想起了一个成语五十步笑百步。

这帮代表显然是没有得到完全放弃谈判的授权。

他们应该是商量好了,准备通过在谈判场上的共进退,逼迫大明做出一定的让步。

然而朱靖垣根本不吃这套。

老皇帝担心战争拖延太长影响大明的统治,但是朱靖垣觉得战争不会持续太久了。

大明不需要真的直接占领露西亚多少土地。

只要在希瓦和哈萨克设立藩国,将战线直接推到乌拉尔,露西亚很难再坚持一年。

泰西其他各国能坚持多久同样是问题。

历史上的一战,露西亚始终坚持战争,结果自己崩了,变身之后继续坚持战争,然后又崩了第二次。

奥匈帝国是感觉到自己不行了,所以先投降了,结果投降之后又崩了。

德意志是本土爆发了民变,把皇帝给赶跑,然后投降了。

如果单纯的看当时战场地图,德意志和奥匈在投降的时候,两国战线都还在国外呢。

德意志当时占着露西亚大片的土地,甚至刚刚跟露西亚签订了大优势的条约。

结果之后短短的几个月后,自己也跟着没了。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自由法国本土没了却还继续战斗,德国最后抵抗到柏林市区。

二战跟一战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整个世界仍然是王公贵族们主导的。

当时各国仍然是贵族群体驱动着普通人参加战争。

所以贵族们在参加战争的同时,还需要另外花费力量来维持统治。

持续的世界大战消耗了贵族们的力量,让他们无力继续维持统治的时候,国内秩序就自行崩溃了。

战场上当然也随之大败亏输,只能投降。

到了二战,战争的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是贵族驱动国民去战争了。

国民自行直接参与的战争,他们能够战斗到最后一刻。

当然,如果国民不希望战争,可能也会瞬间投降,例如法兰西共和国。

因为法兰西在一战已经战斗到了最后,损失了一代人。

现在反明同盟与大明的战争形式,类似于原时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都是贵族驱动着普通人去战斗,所以维持国内的统治非常重要。

一旦力有不殆,战争和统治可能同时崩溃。

大明虽然仍有余力,但也不能说是特别的轻松。

不然大明皇室也不至于开始出让利益了。

但是相比泰西各国要轻松一些。

只要坚持到下去,应该是敌人先崩溃。

大明可以看着敌人崩,只拿下真正的战略目标,而不想着全面占领泰西大陆。

所以朱靖垣才是混不吝。

当然,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更好的结果。

毕竟大明有自己这个穿越者,二十年后再打对大明更有利。

朱靖垣看着尬住的泰西各国代表,笑呵呵的开口了

“怎么了诸位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是要重新宣战吗”

普鲁士的哈登贝格干笑着说

“我认为,我们仍然还有一些事情可以商量,战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普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