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40;,太后无奈,点着头道:“夏清川,这名字……一听就是杏林圣手。”
老姑奶奶不疑有他,笑着说是,“夏太医的医术着实精湛,等太后见了他就知道了。”
然后太后把她的不解全集中到了老姑奶奶身上,“你……眼神怎么样?”
颐行怔了下,不明白太后为什么要这么问,但也得认认真真回话:“奴才眼神还成,灯下能穿针,十丈之外能辨男女。”
太后想了想,这样好像还不错,那怎么能分辨不清皇帝和夏太医的长相呢。
太后也来了兴致,偏头又问:“这夏太医,长得什么模样?”
老姑奶奶摇了摇她单纯的脑袋,“奴才没见过夏太医的样貌,他每回看诊都戴着面巾,毕竟御用的太医要伺候皇上,万一把病气儿过到御前,那就不好了。”
“哦……”太后喃喃,“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皇帝已经坐不下去了,抚了抚膝头站起身道:“朕还有些奏折要批,就先回养心殿了。外头暑气大盛,皇额涅仔细身子,儿子这就告退了。”
太后说好,转头吩咐颐行:“你主子要回去了,你也去吧。记着谨守自己的本分,好好伺候主子,闲时多替我上养心殿瞧瞧,就是在我跟前尽孝了。”
颐行道是,见皇帝先行了,自己却行退出了慈宁宫正殿。
他走得很快,像身后有人追赶似的,颐行只好一路在后头尾随,气喘吁吁道:“万岁爷,您走慢些,奴才追不上您啦。”
皇帝踏上慈宁门的台阶,乏力地顿住脚,闭上眼睛喘了口气。他在考虑,下回再见太后的时候,应该怎么向太后解释夏清川这个问题。
好在老姑奶奶并未察觉异样,依旧一脸纯质地望着他,皇帝勉强挤出个笑脸来,“你回去吧,朕也要回养心殿了。”
颐行哪里知道皇帝此时的心潮澎湃,接过了守门太监递过来的伞,迈出宫门时撑开了,扭头对他说:“还是我送您回去吧,大热的天儿,没的晒伤了脸。”
说完也不多言,提着袍子,花盆底鞋轻巧地踏上了细墁地面。
有风撩动了她的袍角,那番莲花的镶滚在足尖轻拂,像月下海边拍打的细浪。她举伞的胳膊衣袖下坠,露出一截嫩藕一样的手腕,腕上戴着一只绞丝银镯,颇有小家碧玉的灵巧秀美,就那么眉眼弯弯看着他,说:“您别不好意思呀,我送您一程又不犯斋戒,大不了我不挨着您就是了。”
皇帝没法推脱,怀恩那几个奴才也不知躲到哪儿消闲去了,他只好迈下台阶,挤进了那片小小的伞底。
颐行照旧还是松散的模样,一面走一面道:“我才刚瞧您和太后说话,透着家常式的温情,以前我老觉得帝王家聊天儿,也得之乎者也做学问似的,原来并不是这样。”
皇帝渐次也从刚才那种悬心的状态下游离出来,负着手踱着步道:“寻常说话自然不必咬文嚼字,谁也费不起那脑子。倒是你,那么殷勤地向太后举荐夏太医,难道还指着他伺候太后平安档?”
颐行暗中啧啧,这小皇帝,对夏太医还十分具备占有欲,伺候御前可以,伺候太后平安档就不行?
“奴才是想着,夏太医这么好的医术,应该多为宫中造福。他如今官职不是很低微吗,上太后跟前伺候伺候,多个结交多条路,俗话说丑媳妇总要……嗯……的嘛,他先前向皇上举荐我,我如今向太后举荐他,也算我知恩图报,还了他这份人情。”
是啊,拿他还人情,好事儿全被她占了,老姑奶奶真是独步天下从不吃亏。
皇帝有些气闷,又抒发不出来,便问她:“朕的那个螭龙镇尺,你修得怎么样了?”
颐行一阵心虚,想起来那东西还塞在引枕下呢,便道:“万岁爷,断都断了,我瞧是修不好了,就算修好也不美观,要不您就当是赏了我的,别再追究了,成吗?”
皇帝说不成,“那条龙尾可以赏你,龙身子朕还要。不管你用什么法子,把它雕成一个完整的物件。”边说边严肃地看了她一眼,“记着,不许假他人之手,你自己闯的祸,自己想办法补救。”
这也算刻意的锤炼吧,颐行本来还打算讨价还价一番,但见皇帝一脸肃容,也不敢再聒噪了,小声嗫嚅着:“奴才尽力而为,可是最后这镇尺会变成什么样,奴才不敢下保。”
皇帝漠然瞧了她一眼,没有说话,大抵意思是你自己看着办,要是修复得不好,提人头来见。
所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