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氪金使她当学霸> 第77章 四合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7章 四合一(3 / 8)

340;英语专有名词她也了然于心地能随口讲出。

结合PPT,白芍芍面带微笑,从容自信地便将论文内容从理论到实践,包括实验过程中的几处关键失败与成功经验也一并讲出,简短却没错过重点,发挥极稳,无可挑错。

作为全场唯一研究BEC和S原子的团队,又是物理界当下并不看好且无甚研究成果的方向,连笔试环节都没法出什么有难度的题,几个评委此时面上也都露出些许为难的神色。

对于自己了解的领域,最怕的就是不懂装懂了,唉。

不过,端是听白芍芍此时的这番答辩演讲,口语能力极佳,思路清晰,能在PPT基础上自然延伸出涉及的理论和实验内容……他们便已经能明白她能作为团队作为答辩人的原因。

听白芍芍的答辩,几个评委面上的神情从开始的略有不解和迷惑逐渐腰背挺直,甚至其中一个评委还拧开笔盖,对照着论文,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内容,时不时抬头看看白芍芍,点点头,一副陷入思考的模样。

答辩时间限制每个团队最多二十分钟,基本控制在十到十五分钟的间段,首先是答辩人自己对照着PPT进行演讲,剩余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则由评委老师们用来提问。

“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工作人员及参赛选手的聆听,我的演讲完毕。”将PPT界面翻到结束页,白芍芍礼貌鞠躬道。

接下来便是提问与回答环节。

坐中间的那个看上去约莫六十岁的老师拿起话筒,眉头微拧,低下头,干瘦如枯柴的手指在他面前摊开的那份论文上点了点:“事实上,我看过D国Amy教授关于‘S原子’的一篇论文。论文中他曾提及,S原子在融合实验中一直是次选,因为状态不稳,可你们却在这篇参赛论文中不仅提出要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与之融合,甚至有了实验成果。”

抬头,他表示:“我并不是在质疑这两者融合的可行性,毕竟实验成果就是最好的证据。但我想知道,你们为什么会想到要用S原子与之融合,而不是更受欢迎的DDS原子或ASS原子?”

“因为我们失败了。”白芍芍很坦然,“我们过去两年都没有推动实验进度,为此,项目深受质疑。但外人眼中的没有进度,并不是我们眼中的没有进度。当实验次数足够,即使可选项再多,在排除掉那些不适合的错误选项后,我们自然可以找到真正适合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融合的S原子。”

提问的评委老师一愣,不着痕迹深呼吸一口气,心中有些感慨。

确实是这样,无论任何事,在没做出成果的时候,外界一切便都充满了质疑的声音。包括他们这个团队来参加“芦花物理杯”,同样是饱受媒体和业内的各种质疑,认为BEC与S原子是无法融合的,他们的论文一定会被筛掉。

他先前看完了所有入选第三轮评审的论文,其实心中已经有数本赛区会是哪几个团队获得金银铜奖或优秀奖。想来,等比赛结果发布出去了,对他们这个团队的质疑声应该就能少许多。

另外两个评委也都针对论文向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之后亦按照流程提问了团队其他四个成员。

当然,这些问题并不深入,毕竟BEC与S原子的融合目前在整个物理界已公开的文献资料中都属于较为盲区的一块内容,他们即使平日有看文献的习惯也无从了解。这是白芍芍他们的劣势,写论文的时候可参考他人的部分太过少了,但也是他们的优势,一旦论文写成受为难的可就是同样没有参考资料可看的赛方人员。

只是这个道理,作为“被为难的赛方”,他们自然心中清楚,可演讲台下的其他参赛选手既不关注BEC领域的科研进度,也不清楚他们甚至笔试都找不到适合的物理学家来帮忙出题的困扰,这些听起来浅显的问题便很有种是评委看在“旧相识”情面上放水的嫌疑了。

徐汉义听到周围已经隐隐约约不满地小声交流起来的人,又看看台上自信大方的白芍芍,心中叹了口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