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法律分析的风格有近似,那我只能说——法律是有稳定性的,尤其是法理学层面的分析,很多都是几十年不变的真理,这本来就应该是不同的老师讲出来的结论、分析过程是一样的,很奇怪吗?
要是不同的老师教出来的法律不一样,那才奇怪吧。
所以,在法理学领域,老师的水平只是体现在是否风趣、通俗易懂,门槛如何、是否能让更不专业基础更差的受众听懂。如果学生自己素质好,就不挑老师了。
可能现在的00后学生,阅读障碍比原先更严重了,需要更风趣才能让他们集中注意。我们80后读书时的意志力,应该比现在的学生强,我们不用老师风趣也能集中精神。
这一点可汗学院的人早就发现了,应该归咎为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注意力破碎化吧。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