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博一的目光扫视全场。
周舟发现,在场的学长学姐都是眉间微蹙,显然都很了解这个情况。有一位学姐甚至埋头,默默啃起了指甲,看上去都倍感压力。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科研都是一场有第一,没第二的竞争。周舟比谁都更清楚这一点。
但六零年代的她,在国家科学院。那时祖国的物质水平有限,甚至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在支持他们的研究,但即使是有了这种程度的支持,他们的设备条件比起国外来还是要差上很多。
那时他们对标苏联,一门心思赶英超美,从来没有考虑过还要在国家内部,和自己人搞竞争。
有能力在内部竞争当然是好事。什么时候,国内某领域的最高水平能代表国际上该领域的最高水准,那时的中国,必然已经真正屹立于世界之巅了。
和面带忧愁的学长学姐们都不同,周舟听到这里,反倒觉得格外振奋。
“国家科学院。”
她听见苏博一说。
“第三家实验室,由科学院邓三院士挂名主持,李荣研究员等一批优秀青年研究员共同参与。”
“他们才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