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仅拥有三万知行,全国统一后也不过得到十二万石,勉强算是中等大名。
黑田官兵卫从丰臣秀吉起家,就一直是他的智囊,丰臣秀吉对黑田官兵卫也一直都十分信任。
对于主子的信任,黑田官兵卫也表现的也十分低调,他清心寡欲几乎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对黑田官兵卫来说,出谋划策,与其说是为自己的私利私欲,莫如说是一种爱好,就如酒客爱好喝酒一般。
为此,甚至令人感到,黑田官兵卫的身上有一股子超凡脱俗的仙气。在大坂、伏见地方的老百姓中,崇拜他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人说:“太阁殿下的丰功伟绩,恐怕有一半是靠了那位瘸子的计谋。”
然而,在丰臣秀吉取得天下之后,黑田官兵卫得到的,仅仅是一点十分菲薄的恩赏,那就是丰前中津地方的年俸十余万石的封地。
丰臣秀吉为什么会给黑田官兵卫的封地这么小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简单的话,就可以说明,可以共患难,却难以同富贵,就好像刘邦在登基九五之后,开始猜忌功臣一样,丰臣秀吉在统一了日本之后,对于多智近妖的黑田官兵卫也一样不信任了。
据说丰臣秀吉自己都说过,要是给黑田官兵卫一百万石的封地,他准会拿下整个天下。也就是说自从成为了天下人之后,对曾经的谋主,猴子就已经不信任了。
说来虽然无情,可丰臣秀吉做得倒也没什么错?
天下群雄尽去,智囊还留着做什么,那无穷的智慧,难道要用来对付自己吗?
黑田官兵卫对于丰臣秀吉畏妒自己的才能一事,也是了如指掌,对于自己所受待遇意外的菲薄,丝毫也不表露出不满的神情,他聪明才智使他懂得功过于主者必受害的道理,如果以功自居,要求更大的恩赏,那么他恐怕会遭到灭顶之灾。
其后,黑田官兵卫为了保身,把家财和城池都让给儿子黑田长政,自己则削发为僧,遁入空门。
真正让黑田官兵卫触怒丰臣秀吉的是他坚决反对出兵朝鲜,他倒不是对大明怀着敬畏之心,只是单纯的认为如今的日本想要挑战大明帝国在东方的霸主地位,还为时尚早。
但是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秀吉并没有接受黑田官兵卫的谏言,反而把修建攻朝鲜的基地肥前名护屋城的任务交给了黑田父子,并指名要黑田官兵卫担任设计任务。
侵朝战争爆发之后,黑田官兵卫由受命,担任总指挥宇喜多秀家的参谋兼后见役。
日军一开始势如破竹,几天的时间便陷了朝鲜的王京汉城。五月上旬,日军的所有将领在汉城集结,开始划定各人在朝鲜的统治区域。黑田长政被划分在汉城西北地区的黄海道,担任西路先锋小西行长的副将。但是从一开始就反对出兵朝鲜的黑田官兵卫,却极力想要抑制战火的扩大,丰臣秀吉在察觉到了这一点后,一怒之下命令黑田官兵卫立即回国,好看的小说:。
可是当黑田官兵卫返回国内之后,丰臣秀吉却拒绝接见他,黑田官兵卫感到大祸将至,采取了他最后的手段。
为了使狂怒的丰臣秀吉原谅自己,保住黑田氏的家名,决定切腹,最终,丰臣秀吉念及他过去的显赫战功,取消了切腹的命令,决定不再问罪。
但是这个巨大的裂痕已经形成,曾经亲密的主从已经很难再回到过去了。
此前黑田长政也接到了黑田官兵卫派人送来的书信,知道了黒田家的困境,所以这一次平壤防御战,将是他的一次机会,要么重新赢得丰臣秀吉的信任,要么他们父子就要为黒田家的未来重新考虑了。
小西行长并没有注意到黑田长政的百般心思,接着部署道:“西面的普通、七星二门将由我亲自防守,诸君!此战干系重大,望诸位同心协力,为太阁殿下的大业,努力奋斗!”
“哈依~~~~~~~~”
小西行长部署完毕,左思右想之下,还是觉得不妥当,紧接着又下达了一向命令,驱逐平壤城内的所有朝鲜人。
在日军占领平壤之前,这座城市便是朝鲜的第二大人口聚集地,拥有人口三十多万人,不过在日军到来之后,人口便极具下降,到现在已经不足十万了,有超过二十万人,被小西行长以各种名目处死,这些剩下的也时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明军已经到了凤山,平壤大战即将爆发,小西行长显然并不信任那些已经选择了投降的朝鲜人。
一旦明军攻城的时候,城内的朝鲜人暴起,做内应的话,对日军将是一场灾难,原本小西行长是准备将朝鲜人全部处死的,可是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大战在即,他不希望因为这种事,白白浪费将士们的体力。
既然不能留,又不能杀,那么就只能驱逐了。
小西行长的命令一下,整个平壤城就乱了起来,日军可不是什么军纪严明的部队,有这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前,他们岂能放过。
抢.劫,强.奸,杀戮!
一时间充满了这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城,在日军的屠刀之下,朝鲜人即使再怎么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