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邦荣、茅国科、陈蚕等几位高级将领率部出征,为抗击倭寇作出巨大贡献。
作为义乌兵的年轻将领、戚继光的得力干将,吴惟忠更是在历次抗倭战役中屡立战功。
嘉靖四十一年,戚继光奉命入援福建抗倭,率军自温州抵达福宁。八月初八日,戚继光从张湾出发,涉海攻岛,命令把总张谏留守东墙铺,以防倭寇掩袭戚家军侧后;兵分两路,戴都阃率领向东山铺前进,戚继光督王如龙、吴惟忠等由兰田涉渡;调张谏部屯金垂渡,参将张岳屯石壁岭,为左右翼,以防倭寇遁逃;以水兵都司张汉率舟师一队泊于横屿外洋,准备夹攻。
八时左右,戚继光命令陈大成、吴惟忠、陈子銮、童子明各部乘退潮涉渡。陈子銮、童子明从正面冲其阵,吴惟忠以右翼攻其巢,陈大成部从左翼沿山脚绕敌侧后。
当接近横屿岛时,陈子銮、童子明带兵冲击南线敌阵,陈大成沿山麓登山从山顶后包抄,吴惟忠带兵攻打木栅城,双方展开激战。担任断敌退路的王如龙带兵过海,赶到岛上投入战斗。吴惟忠点火烧毁木栅,岛上冲起一股股浓烟,倭巢被烧。众将见吴惟忠得手,四面合围,抢占全岛各要道和制高点。倭寇到处乱窜,企图逃命。义乌兵乘胜追击,斩敌2600多人,夺回被掳男女3000多人。
此战吴惟忠斩倭6人,他带的部队斩敌477人,收复了被占三年之久的横屿岛。这一战也是吴惟忠从军以来的巅峰之战。
将倭寇闻风丧胆的义乌兵投入东征,可见万历皇帝抗战信念之坚决。
十月十五日,明神宗又令陕西总兵李如松,改提督蓟、辽、保定、山东军务,充防海御倭总兵官,率领明军,救援朝鲜。
李如松,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他是明朝后期赫赫有名的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李成梁镇守辽东三十年期间,先后十次奏大捷,号称“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所未有”,被誉为“万历第一大将”,其位望隆贵,足以同唐代的郭子仪相比。
李成梁祖籍陇西,唐朝末年为避乱迁入朝鲜。洪武年间,先祖李膺尼渡过鸭绿江,归附明朝。其子李英授铁岭指挥佥事,从此李氏便在铁岭安家落户。
李如松也不愧为将门虎子,容貌魁杰,宇量宽洪,少年便从父征战,颇立功勋。
万历十一年,李如松升任山西总兵官。
万历二十年,鞑靼人宁夏总兵哱拜反。四月十五日,经浙江道御史梅国桢推荐,明神宗令李如松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军务,征讨哱拜。这就是“万历三大征”的第一征,平定宁夏叛乱。
六月,李如松抵达宁夏,下令决开黄河,水淹宁夏城。九月十六日,李如松募敢死士一举攻克宁夏城,哱拜自尽,其子哱承恩等被擒,宁夏叛乱平息。
六月到军中,九月便平定了哱拜叛乱,李如松的军事才能可见一斑,在廷议东征军统帅时,众臣无不属意于李如松,至此,宁夏平,万历皇帝又将更大的使命赋予李如松,那就是挥师入朝,驱赶倭贼,拯救朝鲜于亡国灭族之中。
这次李如松所率的东征军堪称当时明军中的最强组合,这当中有吴惟忠的义乌悍兵,有骑射皆精的辽东锐卒,有拱卫京师的蓟保步兵,统帅方面,文有经略宋应昌足智多谋,武有李如松骁勇善战。
如此一支精锐战队,用来对付倭寇,就连万历皇帝都觉得有些大材小用,不过此前倭寇实在是无礼太甚,万历皇帝这才下定决心,用这把锋利的牛刀去杀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