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报万历皇帝:“朝鲜君臣,奔越草莽,宁可让国家灭绝,也不辜负天子之恩,不可不发兵拯救!”
很显然锦衣卫头头侦察、办案的能力,无疑是值得信赖的。万历皇帝听后,也是感动有加,随即召集众臣,共商朝鲜事。
最开始的时候,大臣们的议论也是不一,有的建议明军坚守鸭绿江,静观其变,有的认为,朝鲜与日本,都是外邦夷狄之国,大明只需隔岸观火,静观其变,陈兵鸭绿江边,炫耀武力,不必出兵干涉,也有的认为,朝鲜是大明的藩邦,藩邦有难,不可不救。
兵部尚书肖太亨却抱定必救朝鲜的决心,请求万历皇帝预先准备火器,弹药等军需。
可是他刚说完,立刻就有大臣表示反对,竟然还抬出明太祖朱重八哥的法令:“太祖皇帝严禁擅自将军器火药,赐赠外国,太祖遗训,断断不可违背。”
肖太亨却认为朝鲜与大明的命运息息相关,逐条批驳了那些反对大臣的意见,并说即使是太祖皇帝尚且健在,也会立刻大发援师。
为了激发万历皇帝的同情心,赚取更多的眼泪,肖太亨还特意安排朝鲜谢恩使申点在朝廷之上哀号恸哭。
万历皇帝此时不过三十岁的年纪,仍然如昔日少年天子般意气风发,一心想着要建功立业,做个千古一帝。
肖太亨早就看出万历皇帝有意加兵朝鲜,炫耀国威,这下好了,有皇帝大大做靠山,他也是底气十足,君臣二人瞬间就结成了一个小战队。
肖太亨在朝堂之上纵横捭阖,大说特说,口水跟不要钱的一样,将援朝的美好前景描绘的分外诱人,万历皇帝也被说得高.潮迭起,当即拍板,授予肖太亨全权经营朝鲜的权力,剩下的事情就看他如何运作了,其他书友正在看:。
肖太亨新官上任,也急着建立功勋,首先命令骆尚志率领南兵三千人北上,屯兵鸭绿江边,随时准备入朝作战,查大受率北兵三千,渡过鸭绿江,威慑倭寇。
骆尚志,浙江余姚人,时为浙直调兵神机营左参将,神勇过人,双臂能举千斤重物,人称骆千斤。
查大受,辽东铁岭卫人,为李成梁的家将,骁勇善战,因屡建战功,升为辽东都司副指挥使。
骆尚志与查大受都是南北两兵的悍将,骆尚志所率领的南兵,有着丰富的抗倭作战经验,战斗力自不待言,而查大受所部的北兵,长期与蒙古、女真等北方游骑民族打交道,故而精于骑射,战力超强。
肖太亨派出这么一对南北双雄,估摸着李昖夜里也大可放心打呼噜酣睡了。
但是,祖承训的惨败也同时证明了日本人的凶悍,想要战胜日本人,单凭这南北双雄显然还不够分量,肖太亨也没有十分的把握,所以要作两手准备。
他现在急切的需要一个能出入倭营,刺探情报的人物,必要时还要担负同日本媾和谈判的重任。
不得不说,这简直就是个天才般的构想,也只有大明朝的精英阶层士大夫们才能想出这等高招。
与倭寇媾和?
怎么媾和?
丰臣秀吉做梦都想着要鲸吞大明朝的万里河山,难道这份野心也能满足?
如果不想满足这个,那么要怎么办?
出卖朝鲜的利益!?
这个倒是可以有,后世的满清政府不就是这么做了嘛!
可是结果如何呢?
日本人的野心得到满足了吗?
先是朝鲜,然后是台湾,紧接着驻兵东三省,发动九一八,最后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肖太亨这个怂是打算先把这份大功劳揽在自己的身上,做个赤胆忠心,为“皇军”效力的大大良民不成!?
如果李如楠知道肖太亨现在所打的小算盘,都不禁要为他天才的大脑,和超神的奇思妙想鼓掌了,然后就让这厮看法宝,一个大锤,砸烂他的狗头。
可人家肖太亨还真就这么想了,不但想了,人家现在还要这么干,你是怎么都拦不住,谁让他是兵部尚书,谁让他的一番豪言壮语让万历皇帝高.潮迭起,心神俱畅呢?
肖太亨当真是那么看重朝鲜的利益!!?
只怕未必!
因为他那天才的脑袋从一开始的打算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的话,出卖朝鲜的利益,保住大明的利益,也无所谓。
朝鲜是什么?
那是大明朝廷的属国,是大明朝在东北篱笆墙外面看家护院的一条狗罢了,既然是狗,那就时时刻刻要准备好为主人献身。
刚打瞌睡,就有人送上了枕头,这个时候兵部侍郎石星向他推荐了一个人一一沈惟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