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杀明> 第二十五章 你不走,我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五章 你不走,我走(3 / 4)

若是拒绝李昖内附,就会使得朝鲜无所栖依,其他书友正在看:。邻邦有难,伸出援手,义不容辞,收纳李昖等人,又怕狡黠的日本人鱼目混珠,后患无穷。

只得把这个烫手山芋转给了朝廷,称:朝鲜国王为倭寇所败,现在避躲宽奠堡,情愿率众入辽,应当要作怎样的处置?朝鲜素称大国,世代戍守大明东藩,如何一遇到倭贼,就望风而逃?彼国君臣,因社稷失守,仓猝来奔。作为大明藩篱守臣,如果拒绝他们入境,会让国王栖依无所,这样就使外邦属国失去仰赖之心。但是接纳国王入辽,又事关重大。臣不敢擅自主张,何况倭奴狡诈异常,华人多为向导。一旦倭奴挟诈趁虚而入,定会贻害非常。

如此层层上报,到了兵部尚书肖太亨的手里,他也不敢自专,遂上奏明神宗:朝鲜国王,因为兵力不足,愿意率众内附。据此详看,臣认为,应当令该镇派遣一位的当使者,前往宣谕朝廷至意,让国王知道,奔投辽东,则复国无期,倭奴占据固守朝鲜。朝廷必发援兵,倭奴定然败回。宜令朝鲜君臣驻守朝鲜境内险阨处所,以待天兵之援。又令多遣陪臣,号召勤王之师,以为恢复旧疆之策,不得甘心败亡。万一该国危急,固请奔投辽东,情难尽拒,那时勅令辽东容纳,也应当仔细考量,所能接纳的人数不得超过一百人,请辽东方面遵照施行。

这会儿,书写历史的大笔牢牢握在万历皇帝手中,就看他如何挥毫了。

自古以来,朝鲜以忠孝治国,号称礼仪之邦,世世代代与中国和睦相处,友好往来,比一家人还亲。大明、朝鲜,有着相同的文化底蕴,无论国子监,还是私塾,莘莘学子手里拿着同一本拉牛牛写着同一种文字。

如果朝鲜失守,战争就会像一匹凶恶的饿狼,随时有可能走到自己的家门,张开血淋淋的大口。如今,一方有难,伸出求援之手,另一方要不要紧紧地握住?

万历皇帝倒也不糊涂,立即采纳肖太亨的谏议,并说:“朝鲜素效恭顺,为我属国。有寇岂宜坐视?令辽东即发精兵二支应援。”

郝杰秉承旨意,书信一封,拒绝了李昖的内附:“国王既不以社稷为重,徒以远避弃国为计。如果这样下去,军心、民心定然丧失。到那时,就是想不溃散也难了。望国王详察事态利害轻重,不要老是打算渡江入辽。”

当然,这种拒绝是善意的拒绝,是宗主国对忠诚属邦关怀的拒绝、期望的拒绝。面对一个摔倒的孩子,不能轻易伸出援手,而应激励他自个儿爬起来。之所以说是一种带着深爱的拒绝,是因为在拒绝的背后是一片深爱之情。

也就是说,从上到下,大明君臣根本就没有一个对朝鲜那穷旮旯地方动过任何心思的,可是朝鲜官员可时时不敢大意。

说白了,这些人都有受迫害妄想症,总觉得别人要害他们,在窥伺他们的疆土,他们也不好好想想,就算大明朝不窥伺,三千里河山如今还是他们的吗?

在这么扯皮下去,第二代小倭寇都要降生了。

李滉说轻浮,李如楠今天还还就真要轻浮一把了,如今明军进兵不利,祖承训一下阵亡者三千余人,进取无力,防守不足,这会儿不先保着自家安全,还能如何?

这要是在守卫大明疆土,李如楠自然不会退,守土安民,职责所在,寸土片石,概不相让,可眼下这是在朝鲜,李如楠哪有那番心思,管他们的死活。

“你们若是不想走,本将军自然不好勉强,要说起来,诸位可真是朝鲜的大忠臣,局势如此糜烂,尚且不忘守土之责,不过本将军就不奉陪了!”

怎么着?

李如楠要自己走!?

李滉等人一听就急了,忙道:“将军大人不可,万万不可退啊!将军大人在此,虽然无力进取,但只要有天朝兵将在,我朝鲜军民便可以坚定抗倭的决心,就算是振奋民心士气,也大有裨益,其他书友正在看:。”

李德馨也道:“李将军!还是大事为重,万万不可意气用事,此前便是我等有错,也请李将军宽宏大量,饶恕一次。”

朝鲜官员一个个都装的像个小可怜似的,可李如楠愣是一点儿没被感动,说到底,他还是没高尚到,为了别国的利益,就奋不顾身的地步。

你赖着不走,还想拉着老子垫背。

鬼知道下一批大明援军什么时候到,还真把老子当成国际主义战士了!

“你们不走!是职责所在,本将军麾下的大明将士都是万岁爷的人马,若是再损失了,你们让本将军如何交差。”

大明军队自然也是个有法度的所在,损兵折将,可是要治罪的。

李德馨闻言,扑到了进前,一把拉住了李如楠的衣袖,哭道:“李将军!天兵援朝,可是天朝大皇帝的旨意,若是将军退回辽东,朝鲜仅存的疆土也必然不保,还望李将军三思啊!”

又来这一套!

这些个朝鲜人该不会是刘备的种吧!

要不然的话,怎么动不动就哭,而且梨花带雨的,那眼泪说来就来。

李如楠急忙挥手,誰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