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杀明> 第四章 等啊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等啊等(2 / 3)

不就是为了万事都能戳着吗?要不然长那碍事的玩意儿干啥。

现在有话都不让说,李如楠这个直肠子怎么受得了。

见李如楠一脸愤愤不平的样子,祖大寿急忙劝解道:“少爷!这会儿可不能意气用事,咱李家在辽东这地界还能不能复起,这关键可就在那杨大人的身上了!”

李如楠见祖承训连连给他使眼色,心中不禁一动,也有些明白了,合着杨绍勋就是万历皇帝派来的一个观察大事,为的就是要看看李成梁还能不能担起重任。

万历皇帝虽然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可总归是个明白人,他也清楚,眼下大明朝廷之中,能打仗的将军已经不多了,放着李成梁做冷板凳,总归不是个事儿。

可李成梁这人又太不安分,在辽东几十载了,通过提拔,举荐,联姻,将辽东折腾的铁板一块,针插不进去,水泼不进去。

一个武将手中的权利太大了,对皇帝来说是不能容忍的,就算眼下不是大宋朝了,可重文轻武,还是少不了的,谁让孔夫子的门生有市场呢!

说白了,杨绍勋就是个走过场的,这老夫子虽然穿戴的像那么回事儿,可总归是个不知兵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说得好听,到了战场上,真刀真枪的干起来,但凭着一腔热血,是玩不转的,到时候还要靠李成梁这样被士大夫瞧不起的武夫上阵。

想明白了这一节,李如楠也就老实了,总归是关系着自家的前程,李成梁如果能够被万历皇帝重新启用,对他也有莫大的好处不是。

可想明白归想明白,老是这么等下去,李如楠可受不了,小鬼子就隔着一条鸭绿江,在那边伸长了脖子等着李九少爷试刀呢,可是没有命令就是过不去,真真是急死了人。

精力过剩无处发泄的李如楠只好拿着手底下人操练,原本出边墙的时候,战死了不少军户的缺额也都补齐了。

要是放在别的卫所,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谁让李如楠手笔大,李成梁给他的银子,都被他当成了抚恤金和奖励,那些穷惯了的军户们乍一见到这么大方的主官,一个个感激涕零,恨不得把自己的脑袋都送给李如楠。

不但补齐了缺额,如今李如楠麾下的人马更是暴涨到了两千人,这还是李如楠挑挑拣拣了半天,剩下的,要不然还会更多。

当然这要是放在大明开国那会儿,说不得就会有人给李如楠扣上一顶拥兵自重的大帽子,但是到了这会儿谁还会管这咸淡事,只要不明着造反,怎么合适怎么来。

大概是被那些哭诉的朝鲜官员闹得有些烦了,杨绍勋在辽阳盘恒了半个月之后,总算是有了些动作。

佟养正带着八个人作为侦察部队过江了,说起这个佟养正在历史上也是大大有名的,他本身是个女真人,成年之后便在大明军队之中效力,官至总兵,后来努尔哈赤攻明朝抚顺城,佟养正在与后金作战时兵败,于是他和弟弟佟养性,投降了后金汗努尔哈赤,后来又隶职镶黄旗汉军,越混越牛b,居然还成了清朝的开国功臣,好看的小说:。

佟养正以军功授游击世职,奉命守朝鲜界城镇江,后来毛东珠的老爹明朝游击毛文龙奇袭镇江,擒获佟养正,押送京师,被砍了脑壳。

不过眼下佟养正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满心对大明朝忠心耿耿,接到命令二话不说就去了,也怪他命歹,刚一过江,就遇上了日军的小分队在表演鬼子进村的节目。

佟养正杀了一阵,自己损失了三个人,砍回了一个倭寇的脑袋,还牛.逼哄哄的在杨绍勋面前发了一通感慨:“若倭寇只是如此能耐,天兵一来,便可剿灭。”

杨绍勋一听,直接就**了,赏了佟养正等人,便开始谋划着要兴兵过江了。

杨绍勋知道自己是个什么角色,可要是当真能驱逐了倭寇,他岂不是立下了天大的功劳,这个上马都要人扶着的老夫子心动了。

李如楠听到这事儿,大大的嗤之以鼻,不过他现在也懒得说什么了,尽早过江比什么都重要。

只有尽快的加入战争,李如楠才有办法,利用自己所熟知的历史,帮着大明朝以最小的损失打赢这一仗。

根据《明史》记载:“东洋之捷,万世大功,然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

大明朝的两次援朝战争,让原本就穷的能饿死老鼠的库府,彻底变得比人脸都干净,后世的那些历史学家也都认为,两次支援朝鲜加速了明朝的灭亡,除了长期的远征带给国力日衰的明朝沉重负担之外,努尔哈赤也在战争中仔细的观察了明军的作战方式,使他在日后的对明战役中占有了优势。

时间紧迫啊,历史残酷啊!也由不得李如楠不着急了。

不过这些天他倒也没闲着,属下的两千人,被他操练了一个遍,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家里的老头这么好的资源,李如楠没道理不用,接着李成梁的名头,李如楠直接到军需官那边要了两千只长矛。

眼下大明朝军队的装备太过混乱,武器都没办法统一,这让后世大熔炉里出来的李如楠如何忍得了,便将所有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