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第六十五章 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五章 换位思考的重要性(2 / 3)

这里得到些消息。毕竟他在京城,虽是大撒钱财、广结善缘,可却没有结交到哪个重臣。

当时的人们地域歧视还是很重的,冯家堪称南霸天,可却和胡人一样被称为“胡越”,野蛮不开化的篾称。

连许敬宗嫁女入冯家,还被人戳脊梁骨,骂他贪图“酋长”的彩礼。看见没,什么南霸天、耿国公,在人们眼里,就是个“酋长”。

而徐齐霖却没有这种观念,与冯智戴相处也是亲近随和。更重要的是,徐齐霖深得陛下信重,有些事情,他更懂陛下的心思。

被冯智戴的又一声叹息唤回了思绪,徐齐霖觉得这事儿吧,好象也能解开,就是需要个中间人。

想到这里,徐齐霖开口宽慰道:“冯兄不必愁恼,这事吧,肯定有解决之道。陛下绝无疑国公之意,国公也是赤胆忠心……”

“如何解决,还望齐霖教我。”冯智戴眼睛一亮,好象就等着徐齐霖这句话似的,急不可待地追问道。

“这个——”徐齐霖沉吟了一下,说道:“待某三思,认真考虑后再给冯兄答复。”

冯智戴略有点小失望,便好歹还不算彻底失望。调整了下情绪,与徐齐霖把酒言欢,暂把此事放下。

反正得在甘州过完年再走,又是住在徐齐霖府中,还怕得不到他出的主意?

……………

在广州设立市舶司,等于把关税收归国有,绝了冯家的一大进项。

对于冯盎这种天高皇帝远的封疆大吏,李二陛下肯定是安抚为上,也就是给冯盎适当的补偿。

可这个补偿却不好拿捏,人家已是国公,家资豪富,从官阶到赏赐,都很令李二陛下感到头痛吧?

而冯智戴提到了棉花,却给了徐齐霖一个灵感。早晚要推广种植,何不先给冯家干上两三年,利润就作为收回关税的补偿,两全其美呀!

本来徐齐霖就想着把棉纺产业作为出口创汇的支柱之一,冯家就在广州,可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也就是说,徐齐霖除了棉花种植外,还会在纺织技术上与冯家共享,织造出品种多又精美的布匹,通过海贸让冯家获取暴利。

这个进项抵那个进项,看似是手套换兜子,但性质却迥然不同。

冯家把关税大权交还朝廷,这是理所应当。谁让你是大唐的臣子呢,把着不交岂不是篾视朝廷威权?

冯家能过棉纺出口获取暴利,这也是理所应当。没偷没抢,正当经营,这钱赚得也心安不是。

而且,这棉纺产业是个长期而稳定的进项,不同于一次性的赏赐,或许更能让冯盎满意。

对于朝廷来说,这般处置并没有失去什么。既收回了关税,增加了财政收主,又安抚了冯盎,可谓惠而不费。

徐齐霖就本着这个思路,连夜写了个长篇奏报,第二天便派人以加急的方式送往长安。

当然,徐齐霖还告诉了冯智戴,让他安心等上几天。至于奏报中的详情,却是不予告知。

冯智戴稍微安心下来,由徐齐霖派人当向导,四处游逛,好好领略了一番地方风物。

现在的甘州,与大唐各地一样,也实行宵禁制度。但在城外的商贸区,却没有这个限制。

随着甘州特产的名声愈发响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内地商贾前来交易。镜子、丝绸、瓷器、茶叶等紧俏物资的配给,也使胡商趋之若骛。

高昌虽然封闭了道路,也只是北道中断,但丝绸之路并未完全断绝。

走西域的商贾可以走南道和中道,南道翻越险峻的阿尔金山、中道则穿越罗布泊无人区。

伴随着巨大的利润,艰辛和危险在丝绸之路上也是司空见惯,但钱财的诱惑,并未使冒险的商贾为之减少。

一面镜子不用运到欧洲,只在大食便卖出了五六十两黄金,还是小的玲珑镜。即便是在西域的于阗、疏勒、龟兹等国,镜子也能挣到翻倍。

而镜子最大的优势是体积小,随身携带个十几面玲珑镜都不成问题。这个优势再加上暴利,一下子使镜子成了胡商争抢的最大商货。

徐齐霖多鬼呀,光买镜子可不行,咱得搭配着来。或丝绸,或瓷器,或茶叶,你得买够规定的数量,才卖给你平价镜子。

可即便如此,胡商依然热情高涨。搭配的也都是紧俏商品,运到中亚不愁卖,到了欧洲更是疯抢,就是要多准备人员和驼马,多付出辛苦而已。

商贸的活跃,使甘州城外的商贸区几经扩建,已经快赶上主城的面积了。

车水马龙、人头攒动,酒楼、客栈林立,南腔北调汇聚,热闹和繁荣的景象,让冯智戴都看得目瞪口呆。

关键是这里没有宵禁,已经形成了夜文化。如同长安一样,很多主城富户都在这里有宅院,就为了夜游享受。

“嘿嘿,竟然能听到乡音?”冯智戴感慨地摇头,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又看向那倚楼卖笑的风尘女子。

哪里繁华,哪里人流如织,哪里就少不了风月场所。而在这里,胡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