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大唐第一全能纨绔> 第六十章 植棉之利不下五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章 植棉之利不下五谷(3 / 3)

吃完了饭,官吏们才赶过来报告,初步称量,亩产在二百至二百四十斤左右。

徐齐霖认为这个数据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是头一年种植,还不是后世的高产棉种。很好的植棉土地,只收获了低等田的产量,也有情可原。

而且,这还是籽棉的产量,除籽之后,还会有所下降。

但随着种植经验的增加,田间护理的细致,棉花的产量在河西还是有增长的空间。

“明年的种植量还要大幅增加。”徐齐霖对几个官吏说道:“到时候,你们要分赴各地指导监督,任务很重。等收完棉花,你们要总结经验,每人都要交上一份建议书。”

停顿了一下,徐齐霖继续说道:“本官呢,也不会亏待你们。日后朝廷推广种植,本官将会推荐你们去各地任职。棉花之利,功不在五谷之下。发展前景之广阔,你们可不要小瞧了它。”

“徐丞的眼光,卑职等向来钦佩。”一个为首的官吏拱手说道:“现在虽然还未看到纺棉之利,卑职等却是深信不疑。”

“请徐丞放心,卑职等定尽心竭力,把棉花种满甘州。”

“徐丞所深谋,卑职等不及,定唯马首是瞻。”

…………

徐齐霖连连点头,又赞扬了一番,几个官吏才躬身而退。

棉花有多重要,历史曾给出了答案。

到了明清之际,“纺织之利,已是救乏之上务,富国之本业,使管晏复生,无以易此”。

可以说,棉纺织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地位仅次于农业,并成为手工业的代名词。

“北至幽燕,南抵楚粤,东游江淮,西极秦陇,足迹所经,无不衣棉之人,无不宜棉之土。八口之家,种棉一畦,岁获百斤,无忧号寒”。

在“男耕女织”的中国传统农业模式下,棉纺织遍布全国,几乎是“织机十室必有”。

甚至连欧洲的工业革命,也是以纺织业为契机,开展起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