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奸臣套路深> 第104章 十全大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章 十全大补(2 / 3)

在一起讨论,片刻都未停歇。

曹操一看,低声对张让说:“那些医师为何对你的水丸指指点点?不过是个水土不服,谁家的军医治不得这病?你用的药材,还与旁人不同了?”

张让想了想,说:“兴许的确不同。”

曹操奇怪的说:“何为兴许?”

张让还未回答,鲍信已经坐不住,说:“到底何如?看出什么名堂了不曾?”

那些军医被点了名,赶紧过来回话,恭恭敬敬的说:“这……”

鲍信皱了皱眉,说:“有毒无毒,对症与否,我养了你们这许多医师,看了大半天,竟无人能回答与我?!”

鲍信是动了怒,那些军医赶紧跪下来请罪,说:“国相恕罪,国相恕罪!”

“济北相”这个官位,其实就相当于济北的国相,因此军医称鲍信为国相。

鲍信说:“到底何如,看出什么名堂来不曾?!”

袁绍见那些军医吞吞吐吐,登时觉得有些门道儿,便说:“各位军医都是军中的骨干栋梁,不必畏首畏尾,有什么只管说出来。”

军医赶紧说:“这……这水丸与药膏的确无毒,只是……只是颇为奇怪。”

曹操不由皱了皱眉,看向张让。

张让其实刚才想说的也正是这一点。

过敏的症状,初见于黄帝内经,一直到了隋唐时期,古代的中医们都认为,荨麻疹风团等等此类过敏的症状,其实是因着“卫弱表虚”,又出汗着风,所以才引起的“形如豆瓣、堆累成片”的症状。

卫弱表虚,这四个字表达的意思很简单,其实就是说人体最表面的那一层,出现了问题。

因此这个年代对于过敏的了解,只存在于卫与表。

但是到了后来,中医不断发展,一些老中医们发现,荨麻疹风团等等诸如此类的疾病,虽然犯病于卫表,但其实是由内引起,风势犯脾,入里化火,由外发散的。

张让的祖父生于中医世家,张让从小也读过许多这方面的医术,所以他治疗过敏的方法,并非停留在隋唐以前,只医治表面的阶段,而是从脾脏论治。

这样一来,这些军医们看到张让的水丸,便觉有些奇怪,明明是水土不服,却在调理脾脏,这未免太不对症,差之千里,实在说不过去。

军医们把自己的主张说了一遍。

鲍信就纳罕的说:“所以……水丸无毒?”

“无毒!无毒!”

军医连忙称是,说:“决计无毒,这一点小人么可以担保,只是……只是完全不对病症,这……”

张让听了他们的说辞,只是淡淡的说:“对不对症,还请长秋试过再说。”

鲍信心中仍然十分怀疑,摇摆不定,但既然军医们都说无毒,倒也可以一试。

鲍信便是想看看,这张让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袁绍听医师们这般说辞,当即就有了底气,只等着张让的水丸无有功效,再挤兑他也不迟。

张让拿了水丸,又着人取水来,帮着那些士兵们服下,随即打开外敷的药膏,还要亲自为士兵们上药。

曹操一看,恨不能头皮发麻,张让的双手又细又白,可谓是纤纤玉指,柔若无骨,毕竟张让是个宦官,而且养尊处优,平日里可谓是十指不沾阳春水,自然养成了一副好模样。

相对比呢?

那些士兵们,满脸肿胀,真的可谓是“形如豆瓣、堆累成片”,而且一片压着一片堆叠,包白犯红,肿起来连带着旁边紫红紫红的,还挠出了不少血道子,鲜血淋漓,可怖至极。

士兵们可怖的肿块,与张让纤细白皙的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是让曹操后背发麻。

曹操“啪!”一声握住张让的手,低声说:“交给其他军医便是了,你还要亲自上药?不怕也染了这怪病?”

张让淡淡的看了曹操一眼,那眼神仿佛在冷酷的控诉着曹操的无知,说:“曹校尉,让方才说了,这是不服之症,并不会传染,请曹校尉放心。”

曹操虽知不会传染,但……但这看起来也不甚放心

张让执意要给那些士兵上药,不只是要去碰那些可怖的肿块,还要对着那些士兵拉拉扯扯,毕竟肿块可不只是长在脸上脖子上,一过敏起来,浑身都肿,肿块可不会挑雅致的地方长。

曹操一看,张让还要给士兵脱衣衫……

脱衣衫!

曹操当即忍不住了,又是一把握住张让的手。

张让十分无奈的看着曹操,说:“曹校尉……”

张让的话还未说完,曹操已经深吸一口气,说:“我来!”

张让眨了眨眼睛,说:“曹校尉要来什么?”

曹操咬着后槽牙,说:“上药,我来为这些士兵上药,你看也累了,况这些士兵如此模样,我于心不忍,你歇一面儿,我来便是了。”

曹操说的比唱的还好听,鲍信的士兵们一听,也都大为感动,没成想曹将军年纪轻轻,却半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