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界限变得明显——每一章,都是一个相对完整而独立的故事,它可以说是一段时间、一个大的场景、一个人的经历,一个重要或次要的事件或是其它什么东西……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每一个章节都保证了相对完整剧情以及读者的阅读体验——读者一看到章节名字,就能想起他们在章节中读到了什么。 而为了避免文字过多导致的阅读负反馈,比如感到厌倦等,我将一个章节划分出许多个小节并命名,进一步强化他们对章节的理解,同时减轻他们的阅读负担——这多少会让他们舒服一点,虽然他们的阅读体验究竟如何,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参考。 但我希望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哪怕从一开始,这本书的读者就很少。 如今的快餐网文泛滥成灾,但我不希望自己的作品也成为其中一员,按理,我完全可以写完后尝试实体出版,而不是走网络连载这条路;毕竟这本书出于上述诸多原因,必然不可能火爆,而这样连载所带来的反馈也的确让人失望,就如我想的那样,读者对其并不十分买账,但既然这是我自己选择的方式,那我也无法再抱怨什么——起码,每个月还有600块全勤。 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尝试,虽然哪怕我早已想到结果,但当它实际发生的时候,我还是会为此感到沮丧。 还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因——我希望网络文学走向精品化的道路,而不是一味的套路、抄袭、水字数、以及消费情怀。 但它毕竟是建立在商业基础之上的,这是它归根到底无法真正称之为文学的地方,除非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一点,并努力生产精品化的文学作品,而不是制造滥竽充数的垃圾——当读者和作者的审美都足够高,这一点才有可能实现,在这之前,网络文学从来不是真正的文学。 这也是我讨厌网络文学的一个原因——天价油画,不是因为作者为了钱而去创作,而是作者创作出了足够优秀的作品,让他的作品值得这么多钱。 而网络文学的市场恰恰是反过来的,无数作者的出发点是为了钱,而不是为了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这个话题不再深究,不然很长的篇幅都说不完,我只是阐述这样一个道理——即使商业化,也不必非要粘上满身铜臭。 只是,目前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已经成熟,这样的道理也显得无关紧要了。 只是,我相信应该还有其他和我有类似想法的读者和作者——不套路装逼打脸,难道就写不出好的作品了么? 也不见得,只是那些就是成熟而有效的商业写作手段——如果这样能赚钱,为何还要花精力去想那些虽然新奇,但需要承担风险甚至赚不到钱的东西? 所以吧,网文想要走向精品化的道路,还远得很。 毕竟一本网文能不能赚钱,始终看的还是流量和订阅——但动不动就几百万字的网文,你们就真的看得下去么? 与其一目十行看那种快餐式的小说,倒不如看点有营养,但想对较短的小说。 一边又说现在的人浮躁吧,一边又能看动辄几百万字的小说不带喘气的,奇怪得很。 订阅后,一目十行,五秒一章,这说明这样的作品根本无法让读者提起兴趣,而更多的,读者只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支持他们眼中的作者——曾经的那个勤奋、认真构思而不水字数的作者。 毕竟一本三四百万字的作品,全订单话要将近两百块呢。 很多作者在火了之后,都会陷入“如何挣更多钱”的怪圈,这也是商业网文的一个特点,所以网文精品化的道路,如此看来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就我而言,一部作品,顶多100万字,再多,就失去了意义——究竟要怎样的鸿篇巨制,怎样的庞大世界观多到100万字都写不完? 你懂的。 如果真的写不完,那我的做法也是先行完结,然后将剩下的写成第二步,而不是一股脑地往后写。 这样对于作者自己,以及读者,都会有一个全新的体验和视角。 小说界有一句调侃的话:写小说,困难的不是怎样开始,而是如何结束。 很多作者写着写着,抛开那种半途而废的,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不知道如何结尾的,似乎要给小说一个结局是很困难的事,而这也变相说明了,为何网络小说的篇幅越来越长。 甚至很多读者,对于没个几百万字的作品都提不起兴趣……说到头,这不过是一个恶性循环。 我国的四大名著,没有一本是超过一百万字的,这足以说明,优秀的小说和字数关系不大。 那么为何还要这样呢,一是作者故意不完结,二十读者也不想作者完结——这就涉及到读者阅读新小说的学习成本,包括了解剧情、熟悉其中的人物、道具、身世、关系等……这些不仅需要记忆,也需要花费时间。 通常,学习成本是很高昂的,所以他们并不愿意如此,这也是造成这种怪象的原因。 结果相比起来,他们更宁愿那些长篇大论的小说不要完结。他们希望自己在小说中的寄托能长久一点,如此云云。 甚至,起点上最长的一部小说,有两千万字!下面的评论全是在吐槽作者是何等惊人的毅力——这是连老书虫都望而却步的字数。 这些作者已经超脱了凡人的界限,他们才是领悟了小说终极意义的神一般的存在! ——虽然与此同时,读者却想的是,这写的什么**玩意? 说到头来,小说的意义,不就是让读者体验到一段与众不同的故事,丰富自己的生活么? 所以很多读者会同时追读对本小说,这样看来,他们也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