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只有靠河蚌和桑椹来充饥。
许多军阀,因为严重缺粮而在战争中失利。
孔明早前接收了西凉的平民进入洛阳居住,这件事从短浅的角度来说,是件极大的坏事,毕竟人多了,要吃饭,量的积累,一日的消耗便是巨大的。
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好处却更多,人口代表着劳动力、兵力、人才贮备等等...
没有人便不会存在未来。
孔明在没有得到汉中的时候,就是靠屯田制度,支撑过了最艰辛的日子。
荀彧因为孔明的这一个举措,更是对他刮目相看,在整个势力圈圈粉无数,极大的改善了所有人的生活。
孔明施行屯田制,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曹操,一个是曹操手下的谋士枣祗。
毕竟屯田制是抄袭了枣祗的想法。
史书上记载,曹操在最初几年的征战中,也经常因粮食接济不上,被迫中途撤兵,放弃即将到手的军事胜利。
枣祗在随曹操镇压黄巾军余部时,对起义农民亦战亦耕的兵农合一的做法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从中受到了启发。
曹操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
枣祗就建议曹操利用这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