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十日,世上千年。
转眼间,陆定一已经在清玄山打了两个月的柴,挑了两个月的水,最开始的时候,观澄还会经常来指点他如何结印,如何吐纳呼吸,到了后来,陆定一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修炼法门,观澄就像失踪了一般,三五天也不来后山一次,就留下陆定一一个人修行。
这一天,像往常一样,往厨房送过了十担水和十捆柴,问过了都厨没有其他事情,陆定一便一个人回到了后山那块打坐的大青石上。
虽然已经是正午时分,但是山中却不觉得有一丝炎热,阳光透过茂密的树林,只留下星星点点的光斑打在山石和溪流上,偶尔抬头看的时候,七彩的光晕在树叶的缝隙中来回变幻,好一幅山中美景!
陆定一坐在一块被他磨得锃亮的大青石上,盘腿坐定,双手十指紧扣,伸出食指相连,正是九字真言中的临之印,陆定一一边默诵金刚杵心咒,一边感觉着周围天地能量的变化。
只见在阳光的照射下,周围透明的空气仿佛变成了水流一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陆定一的身边,然后慢慢安静的沉淀下来,周围的鸟鸣声、风声在这一瞬间都好像消失了一般,天上地下只有陆定一安心打坐这一幕的景象。
陆定一松开食指,迅速的把中指伸出去连接起来,口中也马上转换成了金刚杵法身咒,斗之印结成!
陆定一的头发随着山间的风微微飘动,呼吸变的缓慢而又缓慢,渐渐的,那围绕在他身边的气流仿佛活了一般,一点一点的凝聚成淡青色,就像江南常见的龙须糖一般粗细,一丝丝的随着陆定一的呼吸进入了他的体内。
陆定一的胸膛一起一伏,额头上沁出了点点汗珠,而气流进入他体内之后,从头顶流转身体一周,都汇聚到了腹部的云海,就像一个大漩涡一样,不断的把山中的天地精气吸到自己的体内。
随着陆定一的云海越来越充盈,他身体四周的漩涡也越来越明显,附近地上的落叶甚至在他盘坐的大青石上形成了一个漩涡的形状,来自四面八方的天地精气就这样一点点汇聚到陆定一体内,一遍一遍的流转,一遍一遍的淬炼他的经脉。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陆定一的修炼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两个月前,他还是刚进清玄观的莫等弟子,一天打水砍柴下来累的像死狗一样,经过两个月的修炼,不仅打水砍柴不在话下,每天还有大把的时间来山中修习《道德经》上的功法。人呐,最不缺乏的就是改变的能力,最缺乏的往往是改变的勇气……
………………
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黑夜已经张开羽翼在清玄山上徘徊,悄无声息的后山尤其显得暗淡。陆定一缓缓睁开双眼,日为罡,夜为煞,晚上并不是修炼的好时候,他感受着云海内蠢蠢欲动的罡气,非常满意的往后一躺,啪嗒一声的倒在了大青石上。
这种感觉,是他在陆家村不管多努力都没有过的感觉,略有疲惫但非常满足,就像是饥饿的婴儿突然找到了母乳的存在,在大口吮吸的同时都没有时间去感慨一下这种满足的感觉。
陆定一终于明白了清玄观为何要建在这里,山中的天地精气浓度明显要高于外界,这也是清玄观要求新入弟子都要先在后山自行修炼一年的原因吧。但一年之内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罡者呢?不得而知,但清玄观中从下到上的观字辈,玄字辈和清字辈的弟子多年来也没有数量上的大变化,这就意味着,很多新入弟子没有在一年内成为罡者,或者在一年之后作为普通弟子在清玄观继续修炼。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也是罡者和煞者最根本的区别,罡者强调循序渐进,打牢基础再寻求进步,而煞者则寻求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更强的煞气,而往往忽视了基础的锻炼。
陆定一拍了拍身上的草屑尘土,从大青石上慢慢走下来往自己的住处走去。
清玄观末等弟子的住处其实仅仅是一个十平米左右的小屋子,除了一张床榻和打水砍柴的器具就什么都没有了。陆定一躺在床上,从贴身处把父亲的那几张破纸拿了出来。每次把这几张纸拿出来的时候,陆定一都有想哭的冲动,但每次都要把流泪的欲望转化成更加勤奋的练习气指。
陆定一把纸张铺在自己面前,凝神闭气,感受着云海里的罡气缓缓的从腹部升到胸部,然后再从胸部流转到全身各大经脉,一点一点的淬炼出最纯正的罡气。突然间,陆定一感觉到指尖的罡气有喷薄欲出的感觉,他猛地睁开双眼,手掌握成枪状指向屋外的梧桐树指去,只见罡气到处,树干正中央已经被打出了一个拇指粗的孔,指力带得整棵梧桐树哗啦啦的一阵响。
陆定一见状大喜,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前在五丈开外至多能打下来一片树叶。“看来师父的指点还是有用的嘛,以后还是少拿他开玩笑了,嘿嘿。”陆定一自顾自的翻看着那几片破纸,可是翻来覆去也只有那么几页,不由得长叹一声:“现在连修行都讲究拼爹了,可惜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