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娱乐王座>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投资(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投资(二)(2 / 2)

个说法,以那些老太太们说法,就要将干部直接从三楼窗口扔下。虽然,这是许多下岗老太太们的吹牛,但是,本质上说明,此时县内基本上没有活力,每天政企处理的都是过去的一堆烂摊子,而不是向着未来奔跑。

而如果大投资启动,不但就业激活了,而且在许多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GDP。而竣工后的铁路、公路、电线、网线等等各种基础设施,未来又能对经济发展提供刺激作用。

先别管他投资项目多少年收回成本之类的无聊问题。先说,不建的话,无数劳动力是不是被浪费了?这种劳动力被浪费,这笔经济账,比政府财政赤字显然严重的多!

大笔投资,将劳动力资源激活了,并且留下了一堆以后能用得着的公共设施,显然这就是巨大的利益。

而很多抨击大投资大建设理论的经济学者,以凯恩斯主义为例,说经济危机的时候,美国实行凯恩斯主义,投资规模才占据GDP的30%左右。

而中国大投资理论,改革开放前投资占GDP的20%左右。而改革开放之后,实践所谓市场经济,结果大投资不减反增,逐渐达到GDP规模的30%、40%,因为中国的投资占据GDP比例与西方历史不一样,所以不科学不合理,所以中国经济要崩溃什么的。

经济学家批评中国,提出中国经济迟早会遭遇类似日本90年代之后,经济发展停滞的困境。

但是,日本停滞貌似是在60年代~80年代之间,将所有机场、铁路、公路、桥梁、港口之类基础设施能建的都建成了,各种制造业的工厂,基本都通过引进模仿国产化了。之后,已经不能通过简单的学习模仿去提高GDP,于是开始走创新之路,结果创新遭遇挫折,又没有大量基建可以搞,自是遭遇了长期滞涨的困境。

中国哪怕遭遇类似日本的困境,前提是将全国各个犄角旮旯的基础设施全部搞一遍,各种国际上常见的技术都吸收消化一遍,那时候中国GDP少说也是日本五六倍以上了,遭遇滞涨,不可持续发展,又算得了什么?最多做一个比日本庞大五六倍的滞涨经济体而已。

现在担心中国经济还是太遥远了,毕竟国内还有大量的基础建设没有完成,道路可以修、机场可以修、电网可以改造,电信可以改善,城市污水可以搞,地铁可以搞,很多技术还要继续学习提高。

眼睛能看到的项目,还是太多了。这些知道可以做项目,没有做完之前,显然是不会遇到大问题。

简单说,大投资战略作为经济发展指导思想,除非把已知的项目都搞了,以后的道路一片未知,否则,发展之路是不会停滞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