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道面色一沉,面向被请来‘喝茶’的秦王府旧臣,说道:“诸位可知本王为何要请尔等前来?” 众大臣互相对视一眼,全都是一副蒙蔽脸。 李承道扫了一眼群臣,语气越加严厉:“你们哑巴了吗?” 众人依旧不敢随意搭茬,谁也不知道李承道究竟是为了什么发火,自从上次上朝,圣上表现对李承道的宠爱之后,大家对李承道的忌惮就更沉重了。 所谓枪打出头鸟,谁敢惹祸上身,李承道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大家巴结还来不及呢,又怎么敢出头试探李承道的心思。 换句话说,这次李承道出征突厥,朝中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李承道这是奔着为国捐躯的伟大志愿去的。 他们都认为李承道得胜归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大家都抱着忍一忍的态度,反正李承道也活不了几天了,就别在这个时候惹他了。 别人忍一忍也就罢了,侯君集可是没了好脸色:“安陆王,你请我们来此莫不是要羞辱我等?” 大家心里有多一股明账,在场都是亲王府旧臣,现在又是李世民出殡的日子,李承道这个时候要大家过来,也就只有这个想法了。 “好一句羞辱。” 李承道大声重复了侯君集的话后,一眼扫过群臣指着棺椁厉声问道:“本王问尔等,躺在此棺中乃是何人?” 李承道问的这句话,大家还是能回上来的,大家此起彼伏地回道:“李世民也。” “李世民是谁?”李承道瞪眼问道。 这次大家又不知怎么回答了,李承道究竟想要听什么?说是叛贼?是逆党?还是要说是秦王? 众人犯了糊涂,索性全都闭口不答。 可偏偏这时李承道身后传来一声:“此乃吾等旧主——原天策上将,秦王李世民!” 众人纷纷震惊,这是谁啊?不要命了吗?说旧主也就罢了,还把李世民的名号全都报了一个便。 李承道也转头,朝着声音的方向看了过去,只见一个面色镇静的中年人昂首挺胸,一点也不想其他人那样唯唯诺诺。 李承道看了一眼他的四维图:统帅32,武力19,智力104,政治85. 智力的惊天数字让李承道眼前一亮。 而这个中年人,李承道凭借继承来的记忆也清楚的熟悉他的名字——杜如晦。 众臣这时全都战战兢兢,心头真为杜如晦捏了一把汗,李承道这小子心狠手辣,杜如晦这么说,不就是往火坑里跳嘛。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杜如晦大难临头之时,李承道却并没有责怪杜如晦的意思。 而转头回来面向群臣,厉声斥责:“杜大人说的对!,如今旧主奔丧,即便被贬为庶民,也抹去不了他是你们旧主的事实。 现在你们的旧主就躺在棺椁中,却是门下冷清。 我大唐臣子以忠义为道,当铁骨铮铮!李世民虽反叛朝廷,但仍是我大唐的英雄,开国的最大功臣,容不得你们有半丝懈怠!” 李承道一威爆发,所有人全都恍然大悟,原来李承道是要说这个啊,你倒是早通知我们啊,要不我们早就来了。 李承道这么说,程咬金和秦琼的心里也多少有些暖意,毕竟李世民也是他们的旧主,程咬金和秦琼若不是有军事缠身,也肯定第一时间会过来吊丧的。 李承道的这句话,在众臣心里也就相当于最后的遗言了,大家纷纷给他这个面子,随后全都跪下朝拜棺椁,有几个会装腔作势的大臣们甚至还装起了哭,哭的那是悲痛难愤,可就是不掉一嘀眼泪。 李承道在旁看着他们这么装腔作势,真心感觉好恶心! 这世上不是每个人都是赤胆忠心,人往高处走的时候,身边总会有很多人围上来拍马屁,但若是走下坡路,却全都溜掉了。 社会如此,官场如此,人性亦如此。 更何况李世民这不是走下坡路,而是人都凉透了,真正对他忠心耿耿的大臣一半又被李承道杀掉了,现在还能剩下几个? 掰掰手指头数,就算连长孙氏都算上,也都不过两只手的数。 人走茶凉,世态炎凉啊。 而李承道之所以会这么做,就是因为对李世民的同情,在他眼里的千古一帝就这么走了,就是因为自己穿越来改变了历史进程,李承道也多少有些感到可惜。 因玄武门而起的那场死斗,生死关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李承道最终侥幸成为赢家,亲手杀了李世民绝不会后悔。 但李世民也是华夏历史里难得的圣君,不已胜败论英雄。 更何况死者为大,尊敬自己的对手,才能正确的面对自己。 李承道作为继承李世民衣钵的胜利者,绝不能自大,即便脚下化尸成海,也要挺起胸膛缅怀逝者。 李承道看了一眼这些装腔作势的大臣们,不由得发出一声冷笑,随后说道:“你们哭的太假了!” “众将听令!”正当大臣们哭的死去活来的时候,李承道如雷鸣般的一嗓将众人吓了一跳。 “在!” “将我‘请’来的众臣拉下去!”李承道随后一字一顿地说:“重打十大板!让他们真哭出来,若是还不真掉眼泪,就再打十大板,直到他们真哭为止!” “啊?为什么啊?” “安陆王,你这么做意欲何为?” “安陆王你,你没有权力私自用刑打朝廷命官,你,你这是祸乱朝纲!” 众臣们全都不服,痛哭的也不哭了,哀嚎的也不哀嚎了,而是全都一脸懵逼的暴吼着。 但是长林军们可不管那些,纷纷将众臣托了下去,紧接着一片鬼哭狼嚎,这帮秦王府旧臣们是真的哭出了声来,只不过不是悲伤使然,而是真的屁股疼哭的。 有些实在哭不出来的大臣,甚至赶紧往脸上吐口水假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