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每年的春,都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贞观朝重视科举。
李世民之前就和张华深入的交流过了科举的好处,他自然是深谙人才不可多得的道理,所以他一大清早,便头戴通天冠,穿着冕服,在御书房里等着。
这可是科举制度改革以后第一次考试,对今后的影响是很大的。
所以今天即便是从天下各州县送来的奏折,李世民此刻也没心思去署理了。
毕竟,相比于各州各县鸡毛蒜皮的事,有什么事及的上这科举盛会?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孔颖达等人,俱都在此。
李世民几番问了时辰,不由显得焦虑:“还未放榜吗?吉时都已过了,怎么这样慢?”
“陛下。”小宦官道:“已派人去催促了,若不耽搁,只要榜放出来,便会立即送来。”
“嗯……”李世民便又看向杜如晦,道:“克明,按照你的分析,这今年进士科的头名应该是崔祥无疑咯?”
“臣有五成把握,不过,陛下应当也知道,江南道,还有淮南道两地的贡生,也都是大才,历来科举的状元,都是出自这两地。”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点头:“是啊,这江南道,文风鼎盛,确实非同小可,朕以往倒还未必有此见识,毕竟诸卿同朝为臣,为朕分忧,竟不知,这臣子之中籍贯各有不同。”
李世民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可今日很奇怪,依旧还是没有奏报来,李世民虽是有耐心,却还是有些忍不住了:“再去问问,榜放出来了没有,加急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