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带着机器狗去唐朝> 第264章 还好有土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4章 还好有土豆(1 / 2)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这个谚语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当李世民听到今年土豆和地瓜的产量的时候,也跟着当初李承乾的反应一模一

样,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各种问题,归根结底其实都是粮食的问题。

每个朝代末期,由于土地兼并、人口增加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再加上一些天灾

**,下层的老百姓变得活不下去了,世道也就乱了。

“陛下,大喜啊,各处义仓在短短的几天内纷纷爆满,民间凡是种了土豆和地

瓜的人家,仓库也都堆满了。

就连长安城的粮价这几天都一天一个样,一直在下跌,现在已经快要接近往年

正常价格的两三倍了。要是局势不再恶化,粮价恢复正常也指日可待了。”

长安城周边种了差不多一百万亩的土豆和地瓜,按照每亩两千多斤的产量计

算,一下子就有了二十多亿斤,足够支持到下一次收粮了。

土豆和地瓜的高产,或者说是在干旱和蝗灾的接连打击下还能有这么高的产

量,让长安城上上下下彻底认识了这种神奇的作物。

许多农户已经在想方设法的搞到一点土豆和地瓜的种子用以下半年的种植,再

也不需要谁去逼着种植了。

就连远离长安的江南道和剑南道也都流传着土豆和地瓜的传说。

一方面,这些地方今年就已经有一些家中有人在长安为官的家族种植了土豆和

地瓜,取得了颠覆大家认知的高收成。

另外一方面,朝廷也在鼓励推广各地扩大土豆和地瓜的种植,尽快的解决大家

的吃饭问题。

至于土豆和地瓜的口感会不会比粟米差,大家会不会吃不惯之类的问题,在饿

肚子面前都不再是什么问题。

“去把张华传进宫,朕要再听听他的见解,另外,也让众位大臣一起来讨论一

下怎么应对外面的流民吧。”

粮食有了,但是怎么分配,怎么使用,李世民心中还有疑虑。

不患寡而患不均!

城外那么多的流民,如果之前吃不饱饭都没有出什么大乱子,反而因为粮食充

足了,分配粮食的时候出了问题,那就搞笑了。

再说了,这么多流民,也不可能一直这么养下去,终归要考虑长远的处置方法。

……

互助村。

张华接连打了几个喷嚏,“这是谁在背后骂我了!”

“少爷,指不定是有人背后骂你还是想你呢。这几天我看来福叔的脸上总是笑

咪咪的,沣河北岸那几千亩土豆和地瓜挖起来后,家里的粮仓都快要爆了,马管事

还说我们家上上下下,大家放开来吃,仓库里的粮食也够吃几年了呢。”

互助村这几天的气氛明显变轻松了,家家户户都种了土豆和地瓜,现在挖出来

后发现不用担心饿肚子了,哪怕今年继续干旱下去也没事。

最关键的是,大家似乎已经看到了再也不用饿肚子的未来。

所以梅子才敢放松心情和张华斗嘴。

“就你嘴甜,现在也还没有到放松的时候。虽然土豆和地瓜还算是丰收,但是

最近周边的乞丐明显变多了,治安形式不容乐观。薛礼,护卫的训练一定不能落下。”

“大哥,你放心,这段时间来送蝗虫到村里收购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基本上没

有谁闹事的,即使那些来乞讨的人,只要他们愿意,我们都是在各处作坊给安排了

工作。”

自从张家开始收蝗虫以来,附近村落,附近镇子,甚至是其他县的人,每天都

有很多带着大包小包的蝗虫来到互助村。

为了不影响互助村村民的生活,马周专门在互助村村口以及长安城西市和长安

城外流民聚集地分别安排了人手收购蝗虫。

蝗虫可以换钱!

张家开始收购蝗虫以后,长安人民对蝗虫的恐惧感以肉眼可以看到的速度在下降。

“哪里蝗虫多啊?”

“今天你抓了几斤啊?”

“听说昨天你换了三十文钱?”

不少人见面的时候已经不再问你吃了没,而是开口闭口都是蝗虫的事情。

就连长安城各大酒楼的说书人,都开始蹭热点!

而在各家勋贵的带头下,吃蝗虫也成了一个时髦的事情。

“油炸天鸡”、“香辣天鸡”、“飞蝗滕达”等以蝗虫为主要原料的菜式堂皇而然的

登录了各大酒楼,成为今年夏天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就连东西两市贩卖小吃的商贩,也开始卖一些油炸天鸡之类的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