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若海洋》的评论区,果然也跟其它作品的画风不太一样。 其它评论区里要么是对作品本身制作的评论,要么是科普制作者来历,还有一些纯抒发情绪的夸赞或批评。 而《心若海洋》…… “不知道讲了什么,但是好美,美到哭出来。” “幻梦亦或者童话?” “看了几遍还是不太明白制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但他的心里一定有片星辰组成的海洋。” “求动态壁纸求bgm求同类作品啊!” “你相信一支曲子能让人看到光吗?以前我也不相信。” 音乐? 关理注意到这一点,他才恍然自己观看的时候都没注意到配乐。 光盯着画面去了,不过直觉上觉得bgm还蛮好听的? 干脆再看一遍,这次着重听一下音乐。 视频重新从零开始,在星轨逐渐亮起的前奏中,伴着钢琴的零落节点,一段男声的话语念出。 这也是整部作品中唯二的配音部分之一,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正片开始前的介绍之类的。 空格暂停,关理把进度条重新拉到最初,再听了一遍。 如果没有听错的话,这段话应该是—— “atanygivenperiodoftime,stardustwilleitherleadormisleadmankind. 任何世中,星尘总在指引着人们,也迷惑着人们。” “系统?”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系统有些意外,它没想到关理的英语水平还能将其听懂。 看来管理员以前的英语学得还算不错。 这句话之后,所有的声音皆归属于一支纯音乐曲目。 曲子里透着一种难以描述的空茫,就像是深夜的天空,最初陷于孤独的黑暗,随即看到朦胧的星光。 形形色色,流离回转,时间和人群,像是流星在面前滑过。 太快,也太遥远,记忆抓不住,往事抓不住,一切都在逃离,都在坠落。 如今的世界是否还残留着白昼幻梦般的色彩? 无人知晓,然而只看到落幕后一片岑寂,与那点燃黑夜的星河。 合上眼,将自己闭锁在黑暗中,就能从音乐中听见光。 “这bgm配得厉害了……”关理等着最后的字幕表,他对这首曲子的制作者很感兴趣。 曲名《幻昼》,而制作者就是这个《心若海洋》制作团队的组织者兼队长——夜灵心。 除了这一部作品之外,网络上找不到他的其他任何作品。 甚至除了这个一看就是假名的名称之外,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名。 就像是一个突然闯入这领域的外来者,纠结着一帮杂七杂八的“业余人员”,把信心勃勃来参赛的“专业人士”全部撂翻在地,然后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地走了。 没有留下任何音信。 这种洒脱又坑爹的行为成功吸引到了关理的注意,“系统,查找一下他的真实身份。” “你想干什么?”系统警觉起来,生怕他要搞什么违法的勾当。 关理点了点显示屏上的“夜灵心”三个字,“不是你说的拐骗人才吗?这种就是最优先拐骗对象。” “你想找他来做动画?” “这个人很有想法,而且非常全能。”从《心若海洋》大部分职位都被他一个人包了也能看出来。 系统却不太看好,“他用假名参赛,拿奖后就直接失踪了,应该对动画没有太多热情。” “没有热情的人,会浪费时间来研究小众又麻烦的ppt动画?他的放弃背后,或许还有什么原因。”还没得到更多信息,关理并不打算就此放弃,“青创奖的数据库里肯定有他的真实身份,你可以直接入侵进行查询。” 在作品最后的制作人员名字上写什么, 是制作组的自由,但在登记报名的时候,是必须使用真实身份的。 否则大赛官方也没办法验证参赛者是不是大学生。 想要找到夜灵心的真名其实并不难,只不过他一个偶然夺得青创奖就迅速过气的人,一般也不会吸引到人去刻意查身份。 关理属于非一般的情况。 系统顶着自己远超现代无数年的高科技buff,很快就把要找的资料从数据库里淘出来了。 夜灵心,原名叶凌星,的确如网上传言那般,不是动画专业的。 这人主修心理学,辅修法学,怎么看都跟动画八竿子都打不着。 顺着身份信息追查到叶灵星的学校,档案记录中显示此人已经办理了一整年的休学,而原因是…… “心理治疗?”关理是真的没想到这种情况,“他不是自己就在学心理吗?” 这难道是……学出了心理问题了? 系统干脆扒拉出更多的资料大致浏览一遍,“应该反过来,他是因为自己的心理问题,才选了这个专业的。” 但是很显然,这种做法并没有太多的作用。 ——大量补充的心理学知识,只是让叶凌星能够更好地将自己伪装成一个正常人而已。 那么《心若海洋》那种比意识流还意识流的叙事手法就不难理解了。 一个深陷于自我心理问题的人,他所描绘的世界,必然是与众不同的。 “管理员,要不我们换个人?” 看了这些,系统几乎不对叶凌星抱有期望了。 直接休学去进行治疗,说明对方的心理状态已经进一步恶化了。 或许他真的很有才华,但过于不稳定的创作者,对成品质量是个极大的挑战。 “为什么要换?都说精神病人思路广,只要保证不影响制作,心理问题都不是问题。”关理把系统传给自己的资料看了看,“重度抑郁、轻度狂躁……说起精神状态问题,你有没有想到什么?” “……3999?” “对,3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