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的工具来“焊”,依然会产生接缝痕迹。 有焊接痕就意味着这里是结构薄弱环节,放大到舰船规模,那就是千疮百孔。即使古代钢铁造舰,也是能用整块钢板就用整块的。海洋航母飞行甲板,就基本是整块钢。飞机起降的巨大应力,对钢材屈服度有着严格要求,是材料科学的一道门槛,被称为特种钢材,属于战略资源。 而现代这种“特种钢材”就是九、十级材料,生产原理什么的都是公开的——战争了那么多次那么多年,这些都是公开秘密……但虽然理论知识大家都懂,但其中的工艺、技术却是只有国家级工业体系才能实现的。 从第二次新旧人类战争开始,所有战舰从里到外就是“天衣无缝”的了,武器系统又不存在古代的“炮管”结构了,因此看着红狐号的全景,手掌大的影像时,外观上感觉就像是一个魔法道具、法器、神器,完全没有战舰的感觉。 蜜莉忒斯号也是如此,外观难以用简单的几何形状进行描述。 建造模式上其实可以钻钻空子,你人拿着纳米工具去建飞船那也是“人工的”。但人工模式另外的一个瓶颈就大了——飞船得建得老大老大,主力舰别看只6500公里长,但里面却集合浓缩了相当于一个星球的工业系统。舰内光电站,每隔十公里就得有1到20个,具体视舰船立体结构而定。 拿蜜莉忒斯号来举例,她里面一共有一万多座独立发电设备,而每一座的装机规模都是最大的那种核电站级别,而二十一世纪的地球,全世界核电站没超过500座……现代宇宙战舰上的核电只属于次一级的备用应急能源,而且也不再是古老的核反应堆烧开水冲转汽轮机发电的模式了,而是直接对原子里电子进行利用,因为原理是“核间的反应”,因此也依然被叫做核电,但实质概念上已经跟古代有所区别了。 总之,上次大战之中双方的主力舰,都可以看成把一个星球的工业、城市系统给压缩整合进了一舰之内。那么反过来把一艘战舰放大还原,让其中拥有人员用通道,其体积至少是地球的三倍。 而且整个内部还不是个实心的星球,而是密密麻麻全是通道、设备——未来世界的工业系统可不是二十一世纪的科技水平能想象的。 这个其实就是第一代的“星球战舰”,主要用来提供个后方工业要塞或者星域殖民、开拓的基地……这种薄皮大馅的战舰承受不了折跃,只能待在后面慢慢爬,其它能折跃的飞船围绕着它来来往往、进进出出——托尔图加是其不知道多少代的升级版,而现在被直接整个生态星球化了。 看着眼前巨大的战舰某一部分,邱枫烈心中莫名地兴奋、情绪高昂起来——你看!这么个大家伙,咱家自己也有个! 由于情绪高涨,运输机一时又没找到像是能待人的地方,邱枫烈忍不住说话的欲望,开口道:“说起来跟城市还是有点差,更像是大大小小的立体马赛克块。” 微笑马上接道:“是哦是哦!完全没有街道,哪里像城市了啊。” 看起来似乎他们虽然没有再群聊了,但私底下还是互相又交谈着的。由于没有遭遇想象中的防空火力攻击,老板也就没有再管这边重新开聊了。 邱枫烈:“说起来,为什么你们托尔图加的城市还保留了马路?明明大家都是悬浮车辆了,人都还不在上面走的?” 微笑:“是哦,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奇了怪了,我之前怎么没有注意到?” 蜜蜂感觉像是叹了口气一样的发言:“……那是划地盘用的,最初也没有这种方方正正规规矩矩的街道的,后来军阀们城市巷战,交火线上的建筑就都移平了。废墟搬开,最初的势力分界线就这么出现了。后来大家,谈判什么的啦,就干脆建出这种长长的‘空白地带’来。接着又是战争推进、撤退,空白地带都留下了,装修下就变成了古代城市的那种‘马路’了。而之后的新城市就干脆一开始规划时就修出马路来了。” 微笑:“第一次听说。” 毒果:“原来如此。” 老板:“不愧是蜜蜂。” 蜜蜂:“……喂喂,我们好歹是托尔图加人啊,这点常识最好多知道些行不?” 微笑:“诶?是常识吗?知识库里都搜不到哦……” 邱枫烈也试着查了查终端机系统自带的人类知识库,果然没有这段知识。 老板:“这种类型的知识,是不会被记入人类知识库里的,银河网络上仔细搜的话,应该可以找到一些只言片语的内容。” 托尔图加虽然孤立着,但也是通过过滤手段连在银河网络,共享着人类知识库的。至于能用得上实时银河网络的,自然只有少数权贵人士了。 之前的接触之中,在雪结晶每个人表述跟随自己一起行动的理由时,蜜蜂给人的感觉就不像是普通的亡命之徒,而跟老板的那种经验丰富的老兵感觉又不同,能给人一种在蜜莉多菈身上也能感觉到的“家教”…… 现在她不同常人的见识,也体现了这点。 大家正聊着,跟大家不太熟而一直很沉默的肯特突然发言:“蜜蜂,飞慢点,大家注意到那边的圆环了吗?” 果然,在一望无际的金属方块大地上,有一处地方呈现为巨大的圆形,而且不是金属结构的,看起来像是透明的玻璃,那种结构怎么看怎么眼熟——橙子少女号宿舍区的穹顶,蜜莉忒斯号上的生态区…… 老板:“你说过目标是要启动主力舰吧?那个年代主力舰的生态区应该差不多吧?” 邱枫烈:“看来这里应该是战舰控制区主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