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崇祯大帝国> 第一百六十六章 这人可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六章 这人可用(2 / 3)

父子,崇祯皇帝过来后,不知不觉忽略了。

坐下行过礼后,这个崇祯皇帝眼里可有可无的英国公缓缓的说出来意,并掏出他的拜年礼物。

“爱卿满门忠心体国,深明大义,朕心甚慰!”

听完张之极的来意,崇祯皇帝真正动容了,手指敲打着龙椅,肃然称赞。

这个人可用,能用啊!

先不说他的能力如何,就凭着他英国公的身份,就是一个大大的招牌,一面标杆。

大明传承至今,一共五位国公。

首先就是眼前的英国公父子,结局不必多说。

魏国公徐达的后人,最后一任徐文爵,在南京投降建奴。

定国公徐增寿,徐达次子,最后一任徐允祯,被刘宗敏拷掠而死。

成国公朱能的后人,最后一任朱纯臣,主动投降李自成,被杀。

黔国公沐英的后人,最后一任沐天波,随南明永历皇帝逃入缅甸,死于咒水之难。

这五位国公,除了沐英后人,最后一任黔国公沐天波算得上明末英烈。

在大明凉凉之后,沐天波追随永历朝廷,后随朱由榔入缅,在咒水之难被缅兵挟持外出,夺刀抵抗至死。

其他的嘛,在崇祯皇帝眼里,都是垃圾。

尤其让他失望的是最后一任成国公朱纯臣,居然出卖本尊,更是死有余辜!

所以,他一过来就是快刀斩乱麻,以京营管理混乱为由,先把朱纯臣押入刑部大牢再说。

至于迟迟没有动他,一则是顾不上,事情太多。二则,就是想留着他,看看京城其他勋贵的反应。

在崇祯皇帝心里,大明勋贵,早已沦为一群毫无气节的纨绔子弟,依仗父祖金戈铁马赚取的世爵,庸庸度日而已。

李自成进北京后,与国休戚的勋臣们,除了少数几个尽节者外,被大顺朝拷掠索饷,或拷死,或勒死,无自尽者。

这就实在让人失望了!

既然不能用,那就不要用。

否则,那是会出大问题的。

不过,有一个大问题是,他们不能用又占着茅房不拉屎,这算什么事?

也正因为这样,处理部分勋贵,腾出爵位,分配给今后立功的将士,也就成了必然。

原本在崇祯皇帝心中,候爵、伯爵处理比较容易,位卑爵轻,在没有军功的情况下,一两代人也就自然过渡了。

而国公有点麻烦,位高爵重,位置少,影响力大,却又必须要处理。

总不可能让达到功劳的将帅,因为位置的原因,一辈子不能封公爵吧?

这不公平,也不是崇祯皇帝的本意。

其实他觉得,大明现在的五位国公中,留着黔国公就行了。

现在看来,这个英国公张之极,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或许,这是一个埋没的人才。

至少,这人应变能力不错。

看看魏国公和定国公,人家现在还在家里观望呢?

“英国公,朕花大力气重组京营,意图恢复太祖成祖昔日京营之辉煌。

可辉煌这二字,靠的是无敌的赫赫军威,靠的是战场浴血厮杀得来的,容不得半分虚假。

令郎愿意投身军旅杀敌,朕心喜之。

只是,国公府做好准备了吗?”

崇祯皇帝眼里望着十八岁的张世泽,话却是对张之极说的。

他的意思很明显,国公府做好张世泽牺牲的准备了吗?

昔日京营之所以威震大明,靠的可是战无不败的赫赫军功,靠的是无数次深入草原,打得鞑子闻风丧胆不敢一战。

同时,也牺牲无数大明将士的性命。

张之极闻言,笑了笑,不到四十岁的他,眼袋已经很深,一副酒囊饭桶的模样。

片刻之后,他站起来挺起胸膛对崇祯皇帝俯身说道:“皇上,臣的先祖张玉、张辅,一生战功赫赫,却没有享过片刻清闲。

然张家子孙受其蔽之,却得福两百余年。

今圣上要重组京营,恢复京营昔日辉煌,张家子孙责无旁贷,理应出力出命。

犬子别无所长,唯有一腔热血,愿为大明洒之,愿为圣上效命!”

张之极提到成国公张玉、张辅,即使崇祯皇帝身为帝王之尊,也站起来表示尊敬。

这两个人实在牛逼,尤其是张玉的儿子张辅,一生战功赫赫。

是他那个时代,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耀眼的将星之一。

张辅很早的时候,就随父亲参加靖难之役,为明成祖夺得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未来的岁月中,三次平定安南,灭亡了越南,三次跟随明成祖,北伐蒙古,威名赫赫。

明成祖死后,接着辅佐三代君王,最后年纪大到不行的他,跟随明英宗北伐,死在了土木堡之变上。

作为一个四朝老臣的伟大将领死在了战场上,真正的做到了鞠躬尽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