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大清,坑你没商量> 200.人才难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00.人才难求(2 / 2)

知道如何去做。 王烁不是古人,且专业就是搞这个的。多个国家的经验,多少前人今人的理论他都成竹于胸,所以他搞的轻车熟路,不会担心别有用心之徒钻空子。 你钻空子的手段和现象我早就见过了,而且我有一整套前人用过,已经证明好用的方式方法在等着你,这是他的“金手指”,是没有经验的古人无法相比的。 所以,通过民主制度的不断深化,他完全可以把所有人的能动性发挥出来,将自己统治的地盘治理好。 但是,他也有缺点,那就是缺乏战略眼光。他毕竟不是伟人,只能学习伟人实行过的制度,却不能把伟人拉来,帮他在这个时代现场出谋划策。 他无论把西北这块地方治理的再好,财力物力毕竟有限,凭借这一偶之地对抗即将到来的满清铁骑,真的可以生存下来吗?他还是毫无把握。 下一步如何发展,是向西向北,还是设法对付田见秀,出宁夏,占据西安?但是,他答应过辛思忠,不能和闯王自相残杀的。 他知道李自成一定会失败,满清铁骑一定会到来,如何对付即将到来的满清铁骑,如何才能确保自己不会失败? 在这方面,他不知道怎么做好。梁敏是他教出来的,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他的这帮下属,辛思忠、党守素、王平、哈克什、梁安国、梁定国、王建国、马*元*华、牛方亮、施大柱、马三喜等等,都是武将出身,跟他们讨论一场具体战役怎么打,他们七嘴八舌,都牛逼哄哄的,问到具体事关大军前途的战略问题,就都蔫儿了,还不如他自己有大局观呢。 祁廷谏只知道怎么到处开茶马市赚钱,李天俞和吴朗西自己那摊子事还整不明白呢,哪有功夫管这些与他们无关的闲事? 他需要的,是诸葛孔明未出茅庐而定三分天下,那样的,具有宏观大略的人才。可是,“文官考试制度”选拔上来的知识分子里,一个也没有;他走访贤才,全国帖告示广招贤士也没招来。 没有能定大计的人才,他们最后的命运仍是不可预料的。 他闭着眼睛,冥思苦想,明末国家都有些什么名士? 袁崇焕、卢象升、孙承宗、熊廷弼、孙传庭,这些人都死掉了。再说,就是这些人活着,和他也就半斤八两,看他们干的那些事,甚至还不如他呢。 钱谦益、顾炎武、冒僻疆,这些都是江南文人,吟诗作赋没问题,真正让他们出谋划策,恐怕也是一群废物。 他就不相信,中国这么大,在明末竟然会没有人才。 不可能没有人才,是因为朝廷过于腐败,崇祯人格不健全,视臣子如豕狗,人才被埋没掉了。 王烁寻思半天,觉得人才在北京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北京是政治中心,肯定有人才在那里等待被重用的机会,只是机会没有等到而已。 他最终决定,坐完禁闭之后,他要在李自成攻克北京之前,去趟北京,去寻找自己缺乏的战略人才。 刚下了决心,吴朗西从西宁来了,带给他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把无缝钢管给拉出来了! 纳尼?这么说,我们可以批量生产前膛枪了?太棒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