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可亲。
监承赵珉当场公布了考试纪律,主要就是说考试时间,还有不得作弊。
等几个武学生们都坐下,监承赵珉亲自发放了考试试卷。
杨丛义把题目一看,就感觉很简单,十题经典名句填空,五题经典名句解释,最后一题论述。
半个时辰后杨丛义交卷,汤鷽也在不久后把试卷交了。
杨丛义又枯坐了半个时辰,监承赵珉宣布第一场考试结束,当即收了还没答完题目的试卷。
休息一刻钟后,接着开始第二场考试。
另一考官宣布,第二场考问策,题目就是:百废待兴,而府库不丰,有何良策?
杨丛义一听这题目,心下大喜,两个月前刚刚好就辩议过,略一思考,便开始动笔,先打了底稿,修改之后,再誊抄,用了将近一个时辰。
考试时间结束,武学生们都算答完了题目。
考官封存了试卷,什么都没说,直接就走。
什么时候出成绩?考官不说,他们也不敢问,等着吧,国子监会有消息,都这么想着。
杨丛义不担心,两场考试他都发挥的很好,第一场是死记硬背,应该不会丢分,第二场考试题目之前辩论过,自然也没有什么问题。
考完,汤鷽也是一脸轻松,显然他也没什么问题。
接下来就放春节了,二人就开始商量怎么过的问题。之前没买到《梦溪笔谈》,趁着放假休息,肯定是要去一趟,只是不知道镇江是否也跟临安一样,商铺节假日也都不休息。
明天就是除夕,临安城里非常热闹,汤鷽本想约杨丛义晚上去出去看看热闹,但一想到他对这些不感兴趣,也就算了,今天考试也挺累的,还是好好休息。
考试完,天还早的很,其他人自然都出去寻热闹了。杨丛义没几个钱,全部身家也就几百贯而已,去几趟酒楼就没了,临安这种地方,一旦习惯了消费和享受,钱再多也能花完,就他这几百贯钱,去个高档酒楼,消费一次都不够,小街小巷的小酒馆倒是还能多喝几次酒。
汤鷽有钱,杨丛义是知道的,家里良田几百亩,世代做药材生意,家财万贯肯定有,每次出去都要他买单,也过意不去,自己买单又没钱,对临安又没什么好感,干脆就不出去,在武学里待着也挺好。
“杨兄,你打算明天去哪?”汤鷽问道。
杨丛义手里拿着书,头也没抬,回道:“明天除夕,哪都不去,除夕过完再说吧。”
汤鷽笑道:“整天待在武学里,你不嫌闷啊,要不我们去听听曲吧。”
杨丛义道:“出去听曲,又花钱,天有冷,不是找罪受。”
汤鷽道:“这天天待着也不是办法,好无聊,都要憋疯了。”
杨丛义道:“好好休息两天,后天我们去镇江、建康看看,那边路途可不近。”
汤鷽躺在床上,有气无力的说道:“好吧。”
在武学看书习武的日子,对杨丛义来说,还是很充实的,这一年半来,读书之余,对南宋所处的形势,也有不少了解,朝廷能撑到现在,跟百姓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靖康之乱以前,宋徽宗大兴园林,全国各地大肆征收花石纲,不知激起了多少民变,朝廷南渡,汴京积累百年的无数钱财都被金人搜刮一空,南宋打了十几年的仗,花的钱粮全是即时征收,税赋可比北宋时期高了好几倍,却没有太大的民变,稍大点的起义叛乱,朝廷一去人,基本不二话,直接招安了。岳飞手下十万精锐,有五六万人都是招安来的,其他几个将帅也是一样,招安的人数很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初中、高中学过历史,杨丛义当然明白,农民起义泛滥,就是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累积到一定阶段肯定是要爆发,汉末黄巾军,唐末黄巢起义,都是这样,一个王朝存在的时间一长,王公豪门积累的财富就越来越多,在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