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城的老百姓稍微富裕一点的早在破城前夕就举家搬迁到外地,或投亲戚朋友。
剩下的老百姓在破城之日只得家家关门插锁。躲入地窖,等可以藏身之处,以免遭受战乱的波及。
但还是有些胆大的,趴在围墙上,或透过门缝看着城内战局发展。
殷授御剑而来,救走周子旺之事,当然也被某些老百姓看在眼里。于是周子旺被神仙所救的消息也就慢慢传了出去。
汝阳王好在治军严谨,剩下的兵勇进了城后并没有对当地百姓怎么样。
待到朝廷委派的官员到位后,汝阳王便班师回朝了。
尔后元顺帝也知晓了各种原委,知道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对汝阳王也就没有过多苛责。同时广招天下奇人异士。当然这是后话。
“仙长,我们现在何去何从。”周子旺憋了半天,终于问出了这个问题。
“先去亳州,哪里是龙兴之地,再次揭竿而起,必定有天命相佑。”
“如此就依仙长之言。”
二人话音刚落,便已经到了。殷授按下云头,下方正是一处朱门大院,院子里已经有一队人马在此等候。
“属下恭迎主上法驾,愿帮主仙福永享寿与天齐,万界称尊,一统诸天。”
“这些人是?”周子旺看着这些人身上的装扮分明就是自己的义军嘛,但为何出现在这里。
待殷授落地后,心念一动收回灵器倚天剑后,招呼马仔们起身后缓缓开口道:“当日本座尚在峨眉心念一动,掐指一算,算得袁州将有义军揭竿而起,但蒙元气数尚在,此次起义注定无功而返,不但全军覆没,你也会横死当场。
于是暗中布局,遣派精英帮众加入其中,他们果不负众望,很快在军中脱颖而出,个个都是百夫长。
当初汝阳王连战连捷,他们见事不可为,便依我之言,突围而走保存有生力量。
现行前往亳州,我早亳州布局已久,现在亳州除了明教凤阳分坛之外再无其余势力。”
“仙长料事如神,运筹帷幄,子旺佩服,凤阳分坛可由我出面游说,相信不久之后便可再举义旗,一举推翻鞑子朝廷,将他们赶回漠北放羊。”
“如此甚好,不过天色已晚,还是休息一晚,明日再行计较。”
周子旺闻言欣然从命。
翌日,用过早膳,周子旺正要出门却被被请到大厅。
刚到大厅就见一虬髯大汉全身鲜血淋漓,身侧还有两个小孩一男一女。
“爹爹”
“爹爹”
两小孩扑倒在周子旺怀里,一个劲的哭。
“芷若,茂宸,好了,好了,没事了,没事了”周子旺轻抚二人后背。
“常遇春拜见大王。”那虬髯大汉拜倒在地。
“遇春兄弟快快请起,如今袁州城破,周国已亡,我也只是一介布衣罢了,你我还是兄弟相称吧。话说遇春怎会出现在此间。”
“此事说来话长,当日我与彭大师护送两位小主子出城,没想到途中走漏了消息被元兵盯上了,彭大师引开了元兵,我则带二位小主子一路往西北。
虽然途中几经围追堵截但都让咱们躲了过去,但敌人紧追不舍,属下势单力薄,独木难支,两位小主公还是让鞑子给捉了去。
若不是怼天帮的兄弟突然杀出,后果不堪设想。遇春保护小主子不力还请主公责罚。”常遇春说着又跪了下去。
“遇春兄弟,你舍命护我子女,历经千难万险,实属不易。责罚二字就不要再提了。
大王也罢,主公也好这都是过去式了,如蒙不弃,以后常兄弟便称我一身周大哥吧。”周子旺再次扶起常遇春。
“大哥”
“贤弟”
二人抱在了一起,顿时基情四射,场面一度尴尬......
殷授在一旁当了好一会儿背景,但也没有完全当做背景。
他一直在思索一件事,就是周子旺的女儿竟然叫芷若,周芷若。
重名?巧合?
不是说周芷若是船家的女儿吗?
但殷授仔细一想:按照当时的社会习惯,贩夫走卒之辈,就是生了男孩,因为种种原因,都不怎么会起名字,大多数就以一些常见字,甚至是数字起名。
比如朱元璋以前的名字朱重八。而周芷若一个江上船家的女儿,不但有名字,而且连张三丰也起了疑心“船家女孩,取的名字倒好。”甚为优雅精致。
再者,原著中,常遇春的主要任务是护送周子旺的郎君,船上共四人,最不该死的就是周子旺但却死了,她一个小姑娘,且又不会武功,为何能活下来?难道真是运气?
还有就是周芷若一个小女孩,居然能淡定的望着她“父亲”船夫的尸体随船飘走,只是哭泣,而且没多久就淡定的安慰张无忌并且给张无忌喂饭了,这远超常理。
真正的真相应该是常遇春见周子旺的儿子已死,为了保护她的女儿才和周芷若串供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