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初唐长安之谏谋> 第35章 密切监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密切监视(1 / 2)

正当李恪在为白珏这档突如其来的事而陷入“儿女情长”的时候,危机却正在向他包围。

长孙府内

“大人,蜀王府除了朝廷规制的府兵以外,并没有多出一兵一卒。”

年近四十的长孙无忌,平静睿智的笑道:“看来,蜀王大器已成呀。”

“大人何出此言?”

“蜀王怎么可能只有府兵?但你却查不到他的一兵一卒,就说明,他将他的私兵藏得很好。京城就这么大,不是成大器者,怎么能逃得过蜉蝣堂的天罗地网?”长孙无忌笑道。

“那大人为何不永绝后患,却让那蜀王羽翼渐丰?”

“自贞观二年起,本官就一直在给蜀王施压,让他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威胁当中,就是想要让他学会自保,学会武装,学会主动出击,让他成为一只猛虎。”长孙无忌就像一个好心的猎人一样,露出他看似温和的笑容。

“大人为何如此?”

“如若蜀王是只猫,那隋杨一党又怎会对他寄以厚望?皇上又怎会忌惮于他?只有让蜀王强大,只有让皇上看到蜀王是能够撼动储位,甚至是皇位之人,才能将蜀王和蜀王身后的势力连根拔起。”说着这番话的时候,长孙无忌不急不缓的写下“厚德载物”四个大字。

长孙无忌的表里不一,可谓是出神入化、登峰造极。自幼丧父的他,跟随母亲投靠舅父高士廉,那些寄人篱下看人眼色的日子练就了他的察言观色、耐心隐忍,伪装就是他最好的保护色。不然他与他妹妹长孙无瑕,哪来今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大人高明。”

“只有贞观三年那一次,本官是真的想要杀了他一了百了的。但他命不该绝,让安孺救了。或许老天也在帮本官,不想让蜀王死得那么轻松。能威胁东宫之位的人那么多,只解决掉蜀王一个,不是有点可惜吗?”他长孙无忌可不喜欢做吃力不讨好的事。

其实贞观二年威胁李恪的突厥人,就是长孙无忌派去的。长孙无忌当时想,李恪年纪还小,或许会害怕的妥协,只要李恪一旦做了突厥人的内应,他就有办法告发李恪杨妃与身在突厥的萧后里应外合,一心想要复辟大隋。可惜,李恪竟然没有那么做。

所以长孙无忌便再制造了圆丘行刺和法雅讲经的事,本来他想李世民顺着法雅讲经的事,一路去追查幕后之人,那样他就有办法把圆丘刺杀皇帝和预谋造反的罪名安到萧瑀和杨妃身上。为了这事,长孙无忌可是下足了功夫,还准备了许多“证据”来坐实萧瑀和杨伊的罪名。但李世民却听了魏征的谏言,选择了息事宁人,并没有再去追查。

那时,长孙无忌一面想着,如若能扳倒李恪和李恪的势力最好,如果不能,他就当自己是在“培养”一只猛虎,所以,并没有想要置李恪一人于死地。

有一次长孙无忌约李道宗到聚福楼喝茶,没想到那日却正好遇见了李恪和一众人等。那日李恪的谈吐,更让长孙无忌更加深信,李恪会成为李承乾最大的威胁,便下了杀李恪的决心,于是便有了蜉蝣堂行刺李恪一事。虽然没杀成李恪,但恰巧让长孙无忌发现了化名为白江的安孺,也算是意外的收获。

之后的三年里,长孙无忌依然三番两次的给李恪制造出各种麻烦,长孙无忌能感受到,李恪的实力越来越强。所以,长孙无忌认定,李恪一定有私募府兵或者暗养高手,不然,李恪不可能应对得了所有。于是便派人暗中查探。

可是现在,长孙无忌派出去的人却在告诉他,李恪并没有多出一兵一卒。这个结果让长孙无忌有些意外,因为长孙无忌知道,养私兵不难,难的是在京城能藏住私兵。

长孙无忌想着,既然李恪都已经壮大了自己的实力,那他的“培养计划”也就该结束了。接下来,就该来点实际的硬货了。于是对跪着的人说道:“吩咐下去,密切监视蜀王府,有任何发现,立刻来报。还有,在梁王(李愔)身上,也花点功夫。”

“是。”

长孙无忌露出他睿智的微笑,自言自语道:“陛下不是喜欢臣下直言进谏吗?找机会,也该让人去谏上一谏。”

而蜀王府上上下下,却还浑然不知。

今日李恪和李愔进宫问安,然后便留下来与杨伊一起用膳。

杨伊是个吃斋念佛之人,所以在自己的殿中独支灶台。李愔看那御厨烹的菜色尽是素的,觉得这膳一定难吃,于是便跑到御膳房弄来几盘荤菜,还兴高采烈的摆到了杨伊的膳桌上。

杨伊的脸色立马变得难看,“小六,母妃一月都难得让你陪母妃用顿膳,就是知晓你不爱食素菜。这难得让你陪母妃进一次膳,怎就不能迁就一下母妃呢?”杨伊的心都被李愔给伤透了。

李愔不觉有什么不妥,他又没要他母亲吃荤的,“母妃不沾荤腥,食素的便可。这荤菜,孩儿与三哥吃。”李恪笑道。

“罢了罢了,你们吃吧。”说着杨伊就跪倒佛龛前去念经了。

于是李恪让宫人把菜都退了下去,谁也没得吃。然后李恪就带着李愔空腹回到了蜀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