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干、能力、才华,这都是干出来的。不是只看看书就能行的。关心时事,精心分析,能于实干,关键是立足当下,解决实际问题,为自己创造一个舒服的环境。连自己都活的苦巴巴,每天都不顺利,还去放眼世界,拯救大众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志向再大,都是从身边做起的。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吧!美美满满过个小日子儿,这是非常幸福的,很多人都达不到这样的美境。整天空想要干多大的事情,就是不去脚踏实地地去做。别的不要想,先想办法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这就是本事。说一个我的故事,我们家的经济条件比较拮据,穿衣吃饭都省着花钱。更不用说经常去饭店吃饭了。这种事情比较少的。曾经的一个晚上,我老婆说,不知道多久没吃过火锅了,想吃火锅。我说那就吃呗。我们两个走在大街上,快到了饭店。我老婆反悔了,她怕花钱,死活不去了,硬把我拖回了家。男人的悲哀,这绝对是男人的悲哀!立足当下,脚踏实地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这恐怕就是儒家所说的,力行就接近仁义了吧。大道理谁都会讲,就是做不下去。为啥做不下去?因为做的很辛苦!所以要顺着自己的天性去做,来使自己尽可能的舒适泰然。躬行常听到的道理,就算不读书,照样可以悟出天道,照样可以有文化。当然一个人的悟性是有限的,最好还是看一看圣人的话。儒家经典《大学》,是一门道德启蒙的经典,一开始就教人去亲力亲为,时间一长,会有一天豁然开朗,悟出天地间的道理,开启智慧。
岛国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将近两千年,他们是非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但是就是不去走心。甚至做出的很多重大事情,很多都是和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是背道而驰的。或者是他们身体按照中华传统文化做了,但是心没有去做,最后流于形式。中华文化在他们身上变了味道,种种原因只要大家想想岛国人的舞蹈特点,就会发现问什么。他们的舞蹈动作好像很憋屈,就像受气的小媳妇儿一样。有人开玩笑说,这是他们生存空间太小憋屈的。岛国人还是心理负担很重,导致危机感很强,慢慢地形成这样一种民族性格。他们的民族性格,渗透到各个方面。已经习以为常,可能不觉得痛苦吧。因为总感觉孤悬海外,所以有极强的危机感,不然也不会蓄谋几百年要侵略我们。岛国人啥时候能大开大合,舒适泰然,成为真正的大和民族,只有并入中国,做中国人,才能如他们的愿。我们对岛国人这个称呼很反感,不如就叫“和族”吧!并入中国的岛国就叫“和省”。我关于岛国未来的预测,以后章节会介绍。
接着我们的主题,读书可以,但不要把自己读成书呆子,这样的话,读书反而害了你。读书读得啥也不会做,只会讲大道理。遇到问题,胸中毫无一策。但是自己把自己看得很高,眼高手低,还啥也不想干,啥也看不起。
孔融这个名字家喻户晓,据说学问也可以,读了那么多书,真是不知道读到哪里了。我觉得他缺的不是读书,而缺的是对书的领悟。做的少读得多。最后导致满门抄斩。连自己和家人都保护不了,这种牺牲又没有啥意义,真是不值得。他的所为,是有违我们的文化的。有人说这是忠君爱国,请问他忠的是哪个君,爱的是哪个国?如果忠的君,可以拯救天下人,值得奉献全家人的性命。爱的国值得你奉献全家人的生命,而免除百姓的水深火热,那孔融是伟大的。关键是他忠的那个君主和那个王朝,不能拯救天。不能给老百姓最基本的安全和衣食住行。这是愚忠,白白浪费掉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国家不是哪个人的国家是万民的国家,皇帝承担不起天下人伤痛,天下人就会抛弃这个皇帝。虽然事实上,封建王朝就是家天下,那有怎么了?天下人该抛弃的时候,是不会手软的,说白了是意识形态害惨了孔融。也可能是曹操不对孔融的脾气,孔融耍自己的清高和个性,看不起曹操,而不愿意和曹操为伍,最终给自己招来了灭门之祸。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真是作死。每每到了这里,首先想到的是文天祥,他老人家才是伟大的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要告诉天下人,中华民族是不会屈服的;就是告诉蒙元人,你可以灭了我的肉体,但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永远不灭的。最后蒙元人只好做中国人。一些历史资料显示,一直到元朝建立初期,一代天骄杀了世界两亿人,杀了华夏6700万人。就算这些数据不准确,但是死在蒙元人的屠刀下的人也不在少数。难道当时的华夏对蒙元没有仇恨吗?就算这样大的伤害痊愈了,难道不会留下巨大的瘢痕吗?请问,现在我们心里对他们的后代有仇恨吗?答案是没有,不光没有,我们看见他们还非常亲切,为啥?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成了我们的亲人、我们的同胞,都成一家人了,我们如果还要有仇恨的话,这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本性。这就是为啥我们没有种族歧视,我们对少数民族非常有好感的原因。就算今天他们仇恨我们,我们仍然保留曾经我们是一家人的情义。今天是草原上的外国人在作,我们永远对得起他们。还是那句话,他们离开中国八、九十年了,他们到底干什么去了,就一丁点都不为自己的国民着想吗?现在活的咋和鬼一样呢?真是不懂得谁是真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