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的一个地方。 这种说法其实是于远明在书上看来的。 王承宽听了以后,拿着纯净水**子看了看,不禁大为高兴:你这样一说,我明白了。那什么水最好呢? 于远明继续卖弄:一般最好的水是有水源地的矿泉水。龙城自己出的甘家坝矿泉水或者省城出的青玉山矿泉水,都很好。差一点的是浙江千岛湖出的农夫山泉,天然水,不含矿物质。但是也干净又有营养。实在不行就喝白开水,也比纯净水要好。 这下,王承宽是发自内心的高兴了:确实长知识啊!小伙子很有学问啊! 于远明笑了:没有没有。只是喜欢看这些资料。 王承宽进一步询问:你平时很喜欢看书吗? 于远明妈妈这个时候回答:就是啊,我家的娃娃没有别的爱好,就喜欢看书。他看的书比很多大学生都多嘛! 于远明急忙转头制止妈妈:妈,你莫吹牛。我看这些书哪里有大学生多嘛? 王承宽又问了些问题,好多岁啊,结婚没有啊,原来干过什么工作啊! 其实于远明的情况,陈斌都知道。于是三个人一起聊了起来。包括原来在省城一起吃盒饭,一起从珊瑚坝走回谢家坪的事情都摆谈了。 聊了一个多小时,王承宽突然问于远明一个问题:你愿意一辈子就在这里开餐馆吗? 于远明回答:那还能做什么? 王承宽说:我看你很有学问,可以到我们万家保险公司来试试。你这么优秀一个小伙子,一辈子在这里炒菜煮饭,好可惜哦! 配合着这句话,王承宽的表情真的很惋惜! 这句话,瞬间击中了于远明的心。只不过当时他还不知道这句话里面的套路。 于远明顿了一下:我也不懂保险啊!怎么做? 王承宽说:没关系,你可以学啊!你看陈斌,才来了两个月,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了。你考虑一下,可以先来看看。 我们今天就先走了。 于远明:好吧,我考虑一下。 3, 1997年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个是香港回归,万众瞩目,举国欢腾。看到查尔斯王子和国家领导人****的握手,看到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国旗,和很多中国人一样,观看电视直播的于远明落下了滚烫的泪水。百年屈辱,一朝荡平。 另一个大事就是重庆市从**出来,成为中央直辖市。原来的民间传闻终于在1997年成为了事实。三峡工程也上马了,于远明所在的江南省由于地理优势,也占有了先机。 这个消息最早给于远明带来的却是一个同学的讽刺。 那是在九十年代的前几年,具体时间也记不住了。于远明有一次很兴奋地告诉同学杨三: 杨三,你知道不?重庆要直辖了! 杨三扭过头问: 你是从哪儿听说的? 杨三这样反问是有原因的。他哥哥杨老大是县里的干部,招生办主任。据说和县高官关系很好,他都没听说。于远明倒是知道了,杨三有些不屑。 于远明说: 你不管,我是听到一个人说的。说中央正在讨论。到底是成立三峡省还是重庆直辖市,还没定。 杨三继续不屑:哪有什么?就算是直辖了,对你有什么好处? 于远明可不这样觉得: 那至少重庆就提一级了噻,和四川平起平坐了。我们江南省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了。 杨三接下来的话就难听了,让于远明心里几天都不舒服: 哦,重庆成为三峡省,我们江南省升一级,龙城成为市,日妈我们这个桃花镇就成为桃花县,陈集村就成为陈集镇,你成为于远明大队? 一番话堵得于远明怔了半天。 在重庆直辖以后,中央给了重庆很多优惠政策。所以那几年的重庆媒体上是生机勃勃,一片欢腾。 但是在隔壁江南省的龙城县,好像也没有什么变化。 在龙城的城郊桃花镇,还是与原来一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房子也是破旧,商业也不发达。 于远明心想,杨三说得对。 隔壁直辖不直辖和我们老百姓没什么关系。 唉,我还是做我的饭菜吧! 于远明家在桃花镇的边缘开了一家餐馆。这种位置的馆子,主要的顾客都是到镇上或城里卖菜,卖农产品的过路农民。饿了吃碗面条,米粉。渴了找杯免费的开水喝。也有些人会点上一碟油酥花生米或豆腐干,打二两老白干喝一顿。能够炒个菜,切几两猪头肉来下酒的就算这个店里比较阔绰的客人了。 于远明家本不是桃花镇的人,他的家乡在离镇上有五里地的高脚村。那是桃花镇最穷的一个村子了,顺着山脊往上走,半个小时就可以看到几个自然村落。中间还是有一个宽大的石坝,由于原来在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堆过大量的煤炭,所以叫煤炭石塔。于家就在这个石坝边上,中间隔了一块水田。他家门口栽了几棵洋槐树,土墙房子旁边有两窝竹子,一窝水竹一窝楠竹。 于远明的爸爸在桃花镇农机修理厂上班,大家羡慕吃公家饭的工人。妈妈就在家种田挖土,操持家务,喂鸡喂猪的。这种家庭结构是很受人羡慕的,俗话说一工一农,辈子不穷嘛! 其实于家是光有架子,并没有什么钱。 一方面种田没有什么收入。另一方面于父的工资本身不高,剩余部分都用于交朋结友了。于远明还记得读小学的时候,爸爸给老师说学费欠一段时间的事情。 如果没有那次厂房拆迁,于远明也许一辈子就在高脚村生活了。 于远明的爸爸叫于洪生,在桃花镇农机修理厂算老工人了。孤儿出身的他在六十年代就来到这家号称地方国营的厂子上班,车床磨床都是一把好手。技术好,为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