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崇祯十三年> 第五百八十九章 河淮惊变十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八十九章 河淮惊变十二(2 / 3)

霍贼穴,几条大河横亘其间,无兵可征,无粮可供,无险可守,无地可去。此乃绝境死地,不宜久留。

当年高迎祥出亳、颍间至凤阳,烧了皇陵,遭到官军多路夹攻,从此走了麦城,这便是教训。

他请温总兵和王大人速速定策,是主动请旨去打刘超,还是坐着粮船南撤江南,给句痛快话!

马进忠道出了心里话,莫崇文也不再掩饰自己的想法。

莫崇文道,虽然我们在奏疏中说打得如何的惨,但有了这一个多月的休整,四营人马的实力已经大大超过了援汴之始。

百姓中的老弱妇孺应该利用船只撤至淮安府,以便减少粮食消耗;男丁应该集之为伍,以免遭到流贼裹挟。

但百姓可以走,军队不能走!

军队的使命本来就是打仗,不能怯战避战,不能再一次的不战而逃!

试想,如果刘超果真谋反,并与流贼袁时中勾结,那么河淮局势将会大坏;一旦他们越过凤阳府这道屏障,那么李自成、袁时中、刘超便与张献忠、革左五营连成一片。那时,大明朝的江南半壁都会动摇!

因此,无论刘超是否谋反,皆应该迅速渡过涡河向北攻击,击溃小袁营,包围永城。

若刘超是被冤枉的,就为他叫屈;若刘超真的反了,那就毫不犹豫地攻城!

拿下永城,朝廷那里有功。而目前最缺的粮饷,也可以迎刃而解!

莫崇文的意见,杨国栋一半赞成,一半反对。

杨国栋同意莫崇文百姓可走军队不能走的意见,但不同意立即渡河北进,进攻永城。

他分析道,刘超是贵州打出来的,而杨国栋、温如珍和莫崇文也是贵州打出来的。按照朝官们的分法,都是所谓的“黔党”。如今你等未得旨意擅自进兵永城,地方官绅就会怀疑你等与刘超要连兵一处,共同谋反。若是朝廷奸臣从中使坏,你身上就算长了百张嘴也说不清!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静制动,静观其变!

丁恒昌没有官身,也没有功名。事关切身利益,他也不得不说话。

丁恒昌质疑道,把百姓撤往淮安府,将来又往何处去?听说蜀世子是天下难得的仁义藩王,蜀地是天下难得的太平之地。能不能请刘小姐和龙夫人代奏世子,在蜀中寻一太平地境赐与百姓耕种?

还有更重要的,百姓千里迁移,一路上的吃食怎么办?眼看着秋粮将熟,百姓不愿离家又怎么办?

所以,他建议,等到秋收之后才走。也就是说,撤离时间绝不能早于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

……

莫崇文要进兵永城,其意是向朝廷和蜀王府证明自己的价值和选择;

杨国栋要静观待变,是等待朝廷、蜀王府以及其他各方面情况明朗;

丁恒昌去留两难,是希望蜀王府能够给他和百姓一个安排;

马进忠愿意保持相对独立,是对朝廷和蜀王府皆不信任;

王世琮虽为蜀王府说话,但他肯定还希望留在官场大展拳脚。

唯一例外的是温如珍。他的心思,深深隐藏在沧桑面容中的沟壑纵横之中。一如援汴之役前,始终不肯与龙启胜正面接触的温如珍突然收了银钞,而且还在路途中主动出面劝解莫崇文,从而把温、莫、杨三营人马带出死地,还顺便捎带上了王世琮和马进忠。

龙启胜正想着,就听见温如珍亲切地招呼他:“龙兄弟、龙夫人,这下一步如何行止,不知二位有何高见?龙兄弟,你平时喜欢说话,今天正可以畅所欲言!”

我平时怎么喜欢说话了?龙启胜正待说话,就听见他媳妇清脆的声音道:“高见谈不上,建议倒是有一个!”

“请龙夫人不吝赐教!”王世琮急道。

“赐教更谈不上,只是一个建议!”

李翠兰直来直去,就像座千年的冰山一样,把来自男性世界的热情统统浇灭。

“王大人说得好,我蜀藩乃太祖嫡脉,仁贤之名冠于天下。方今天下多事,百姓困苦,我蜀藩以宗藩之尊倡议‘护国安民、天下太平’,编练义军,剿灭土贼;温饱百姓,大兴工商;遍行王道,传继圣学。蜀人奈此以活,是故无不感恩戴德!纵然朝中奸佞中伤,蒙蔽圣听,亦难伤我主圣明之万一!”

“想不到龙夫人还是位女秀才!龙排长,你有福了!”马进忠指着龙启胜,夸张地大笑起来。

“有福还是有难,龙兄弟心中自知!”杨国栋等人打趣着龙启胜。

“龙夫人,他们一帮不知轻重的粗人,别跟他们计较!”温如珍打着圆场,示意周围丘八别打岔。

李翠兰僵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冷冰冰的微笑:“温总兵,杨将军可不是粗人。他一番以静制动,静观其变,深得兵法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之精髓!”

“正是!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注一),兵圣之法!” 王世琮点点头,标明了自己的立场。

见众人颔首,王世琮进一步向众人解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