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崇祯十三年> 第五百六十二章 中隐于市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六十二章 中隐于市三(3 / 3)

了宁场这个主力军,三峡地区还有开县温汤、奉节碛(QI)坝、万县长滩、城口明通、忠州涂井等的中小盐场。

由于三峡盐场的盐泉稳定,只要强化管理,加大投入,增灶添工,就能极大提升出盐量。

根据实地调研结果,魏辰恢复了盐泉官管制度,引入数万流民补充逃散盐工,推广火龙灶等节能技术,以煤炭等新燃料逐步替代柴草。

新举措取得了大效果。据四川盐业专卖总公司统计,仅在今年正月一个月,就从三峡盐场各分场统购食盐一百五十万斤,超过当月四川总购盐量的四成。三峡盐场,当之无愧重回到四川最大产盐区的宝座!

川盐业专卖总公司大多数高管估计,以此速度发展下去,仅仅三年以内,四川井盐产量就会突破亿斤大关。

而按照每人每年十斤盐的传统计算,三年内川内食盐市场总和绝对达不到亿斤。

这就意味着,用不到三年,四川急剧膨胀的产盐量就会造成川内市场饱和。

未雨绸缪,及时开拓湖广江西市场,确是有远见的一步棋。可既这样,罗姑娘为什么会将湖广出盐价定的如此之高?那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吗?

川盐在省内的统销价仅有每斤五分五厘,而湖广统销价竟达到令人乍舌的一钱六分,高了近三倍!

一袋五十斤的盐包,售价高达白银八两,足可以在湖广买到稻谷五石!然而就是这个出盐统销价,依然比湖广目前的食盐零售价整整低出一倍。

老盐商周文正无法理解罗雨虹的定价政策,那是可以理解的。

在李自成和张献忠祸乱湖广之前,借川盐来最大限度掠夺湖广的财富,是罗雨虹两口子的既定方针。但如何来掠夺,可就考校周文正的手艺了!

注一:在古代井盐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消耗品是铁锅。

这种煎盐专用铁锅又称铁盘,从大到小一套八九个到十几个不等。铁盘沿火道前后排列,前大后小,蜿蜒形若火龙,以便充分利用热量,故又称火龙灶。

由于高温高浓度的卤水对铁盘的腐蚀非常大,因此铁盘的供应直接关系到食盐的生产量和成本。具体情形,请参看自贡盐业博物馆相关资料。

注二:大宁盐场在康乾时代达到顶峰,曾号称“万灶盐烟”,后来逐渐衰落。但宁场古法煎盐的最高历史年产量是在抗战时达到的:一万吨,即两千万斤。

注三:此古迹现在仍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