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崇祯十三年> 第五百三十七章 不可貌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三十七章 不可貌相(3 / 3)

“吴大人忠心可嘉!”朱平槿笑问吴继善道:“不知吴大人打算迁族于何处?”

“臣为成都府,瓜田李下总为不妥!臣以为,眉州如今大乱,正是缺人之际。不如迁族于此,不知世子准否……”

朱平槿比吴继善还想得周到。

“可!刘连鹏前些日子打下个大庄子,本世子赐予吴氏一族!眉州,三苏之故地也。人杰地灵,物产丰富……”

“臣代吴氏一族多谢世子!”

……

君臣对话,其乐融融。

可惜顾绛天生不是那种会凑趣的人。

“世子,恕学生直言。那夷人海舟虽大而坚,泛海如行平路。然则其操舵使帆甚为繁琐,若论灵巧简便,则远逊于我大明海船。学生以为,若其溯江而行,恐尚需一二轻舟拖行之!”

顾绛再次刷了朱平槿的面子。但在兴头上的朱平槿已经不会计较了。

他今日召见顾绛,既是要见见顾绛这位吴继善所谓的“东南人杰”,也是希望顾绛这位从昆山走到四川的驴友能把他走过的路说明白,把沿途的记述讲清楚。

目前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难题,正在困扰着朱平槿。朱平槿需要借助这些信息,来理清自己的思路。

然而朱平槿再次误判了。

他正想着如何开口,只见那顾绛又从怀里摸出一封书信,趋步上前,双手举过头顶:

“如今国朝危如累卵,天子南迁之议频频。学生居乡,沉心研习历代得失,于是针对时弊,借古论今,得策论四篇,以备天子之南狩。

可学生此番入蜀,所见所闻,方知世子格局之大,远出于顾绛想象!策论之议,又何等浅陋不堪!

学生此来,便扔了策论三篇,只留《形势论》一篇,谨献于世子殿下!

请恕学生狂言:

世子若用此策,纵使京师败亡,蜀地亦不亡!

蜀地不亡,则大明不亡!

大明不亡,天下亦不亡!”

注一:出自《礼记问丧》

注二:黄宗羲激烈地反对帝王专政,贬损帝王权威,讽刺国家体制,主观上与他父亲黄尊素天启年遭酷刑死在诏狱有关,客观上与东林党代表东南工商利益反对国家干涉的大环境有关。单就历史的效果而言,黄宗羲等东林鹰派人物的所作所为,进一步刺激了东南富庶地区与大明朝廷之间本来就不小的隔阂,造成了政治上的相互利用、防范、不信任,甚至是对抗。在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岌岌可危之时,东南庞大的财富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约等于零。只有在辫子军开始用剃刀触动到他们人头上的毛发时,东南的百姓,包括一些东林党人,才如梦方醒,痛悔不该当初,但已经没有后悔药吃。在许多史料中,详细而生动地记载了东南人民是如何带着惶恐与迷梦欢迎八旗兵进城;剃发令一下,东南人民又是如何从改朝换代的幻影中清醒过来,将清廷的委任状扔进粪坑,拿起最简陋的武器进行最绝望的反抗。

注三:大家猜对了,顾绛即明末清初三大家之一顾炎武的本名。顾炎武,是顾绛在明亡后才改的名,所以明代没有顾炎武。顾炎武行为古怪是事实,但其相貌并非本书中描绘的那么丑。

注四:《乙酉四策》之一,本来是顾炎武当做见面礼献给南明弘光帝的。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