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崇祯十三年> 第四百八十九章 一语成谶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八十九章 一语成谶三(3 / 3)

应当遵从上天的意志和百姓的愿望。

在此立论的基础上,世子大胆断言,孔圣关于义利统一对立的观点,已经触及了“欲温饱而不得”这个阶段的核心,可惜并没有深入。

亚圣孟子的观点,将义利绝对对立,犯了严重的错误,其流毒影响至今。只能谈义,不能言利,使读书人耻于谈利,却不得不逐利,造成了他们的人格分裂;老百姓难得一顿饱饭,只得饿着肚子唱高调,打精神牙祭。

理学讲究“存天理、灭人欲”,犯了与孟子相似的错误,即将天理人欲绝对对立。

朱子不明白,在很多的时候,人欲及是天理。将天理人欲绝对对立,便会陷入逻辑上的尴尬。

如君王,乃上天之子。他不能代表天,谁来代表?如果君王代表天意,那么君王的旨意,到底是人欲还是天理?

心学讲究“知行合一”,为达到儒家的目标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论。但不幸的是,心学囿于前人局限,不仅不去搞清真正的“天理”是什么,反而妄称“心即理”,培养出不少的狂人子弟和异端邪说。

王阳明的学生李贽(ZHI)便是典型。李贽提倡什么狗屁“真心”、“童心”。按照他的歪理邪说,淫妇潘金莲倒成了追求“真心”、“童心”的勇士,而手刃淫妇的武二郎反成了逆心而行的卫道士!

世子还道,太祖高皇帝出身草莽,起至民间,本性质朴,因此慧眼独具,一眼看穿了亚圣的谬误,所以搞了个《孟子节文》。那些腐儒不学无术,只知人云亦云,甚至以此诽谤太祖高皇帝。

若后世为君者,不知天理,不识人欲,一味从于心,一味勇于行,善则为致善,恶则为大恶。一旦走火入魔,必然使社稷蒙尘、天下涂炭。

正因为如此,世子决定重颁《孟子节文》,对《孟子》中的一些严重错误进行拨乱反正,并以此为契机,展开蜀地儒学的正本清源运动,借以统一蜀地的思想,凝聚蜀地的共识,强化蜀地抗贼御虏的意志。

……

据后来传出来的零星消息称,斯时世子还哂笑曰:孟子,刚直而任气;朱子,善辩而多黠(XIA);阳明,承孟子善恶两论之衣钵而已!孔即孔,孟即孟,大道唯一,孔孟何得并称于庙堂?

斯时,孔子感泣不能言,四拜而退。

隔一日,孔子献《温饱论》一篇于世子。

内赞世子:法天行道,圣人是也!

又十数月,孔子献上了一本煌煌的惊世之作:

《相对论》。

在《相对论》中,孔子放言曰:

相对是绝对的,绝对是相对的。万物相对而生,万物相对转化。阴可以育阳,阳可以润阴。石头可以孕宝玉,黑铁可以变黄金。空间可以换时间,时间可以转空间。帝王可以变流寇,流寇可以入大统。

问题的关键在于条件。

只要具备适当的条件,一切都可以转化。那种把某一样东西视为永恒,把某一样东西绝对对立于另一样东西的思维,是错误的,是荒谬的,是经不起历史和事实检验的。

注一:节自《孔子家语贤君》

注二:节自《尚书》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手机版阅读网址:m.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