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崇祯十三年> 第三百七十七章 临澧望蜀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七十七章 临澧望蜀六(3 / 3)

地查看的结果,比他预想的情况更理想。

数日之后朱至瀚返回澧州,立即向蜀世子朱平槿发出奏报,并安排人手船只,拦截溯江而上的流民船队,让他们直接经岳阳到安乡。

流民到了地方第一件事,就是修复大堤和排出积水。需要的大量工具铁器,朱至瀚则向邱大官人求助。南直隶一带盛产苏钢,是制作农具的上好材料。

同时,朱至瀚还去信武昌的楚王、长沙的吉王和常德的荣王,发出了五十万石粮食的订单。

他已经想通了,就算是全用真金白银买粮食,也是划得来的。

有了粮就有了人,有了人就有了兵,有了兵别人的银子都是你的。

这便是乱世中的生存法则!

……

在向朱平槿发出奏疏时,朱至瀚或许已经预感到这封奏疏具有的战略价值,但他不可能预估朱平槿的反应速度和力度。

伟人说,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这话没错,但这个创造有大有小。

在这一刻,创造历史奇迹的人是蜀地一位曾经潦倒的宗室子弟。

那块差点被人淡忘的、被破烂大堤包围着的水乡泽国,成了崇祯十五年以后蜀府军在湖广、江西甚至南直隶展开军事行动的主要粮源之一。

注一:十合一升,十升一斗,十斗一石。

注二:这取自真实的史实。

明朝时洞庭湖的面积比今天大很多。尚无今天的南县,安乡、石首两县则直接与洞庭湖接壤。明末清初,大量堤垸失修崩溃,垸田溃废。到了清康熙年间,随着荆江和湘江等水系不断将泥沙带进洞庭湖,政府又不断鼓励和强化围堤造田的办法向湖中要田,最终洞庭湖的面积大为缩减。至清中叶,长沙已经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米市,每年有数千万石商品粮运到江浙等地售卖。湖湘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当地文化及各方面的快速发展。清末湘军的突然崛起,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注三:张岱《石匮书后集》中对华阳王朱至潓(朱敬一)有一段非常形象的描写:“谁知赵氏一块肉,入手即臭腐糜烂!如此庸碌,欲与图成,真万万不可得之数也!”

注四:上荆南道,下辖岳州府和常德府,道衙驻澧州。清代改为岳常道。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