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入川,概无例外经过了昭化县。既然这个蔡绍諴来自昭化县,那多半与兵乱有关。
狂生落魄,还还知恩图报!朱平槿满意地点点头。
他不想在大庭广众之下与那蔡某某讨论为啥“君昏臣暗”,更不可能因为一碗阳春面留下自己的姓名,只是淡淡问道:
“兄台流落成都,正逢王府招人,这便是兄台的机缘。兄台何前去投个帖子,试上一试?哪怕考上一场也好!说不定就录取了。”
那蔡绍諴又长叹一声,“吾何尝不想去投贴?只是王府用人,非比科场,必有其特殊之处!吾初到省城,于王府更是素昧平生。虽苦思良久,仍不得要领。贸然参考投贴,唯恐又沦为笑柄尔!”
这狂生聪明,知道本世子用人必有关节!
朱平槿沉吟半响,方才对那蔡绍諴道:“今日市面上新出了份报纸,名曰‘复兴报’。据说那复兴报有蜀王府的股份,兄台不妨找来看看。这次王府招考的消息,上面也有刊载。”
“此事当真?”那蔡绍諴眼睛一下瞪得溜圆。
朱平槿并不作答。他对身旁侍立的孙洪略一颔首。孙洪立即从怀里摸出一叠折好的纸来,放到茶座上。那蔡绍諴抓来展开了,凑近了细看起来。
果然,报纸的头版就登着蜀考的招考简章。除此之外,报纸还登载了两篇长文。一篇是梓潼县秀才李崇文的见闻:《碧血丹心向大明——仁寿知县刘三策壮烈殉国记》,另一篇是刘三策的遗孤刘红婷的回忆文《父亲和我》。三版则有此次蜀考详细的介绍。
朱平槿已经走出茶棚,孙洪留下一句话来:“兄台还是报名为好!我大明广有天下,有才有能者何其多也。不过世子用人,既要看你才能,更要看你做事。”
待朱平槿走远,那蔡绍諴突然向着朱平槿远去的背影跪下,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多谢世子爷点拨,他日臣不吝粉身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