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文韬、梁闻道,接着说道:“其实传统中国功夫,之所以能够从平凡的民间技艺跃升为“国术”甚至是整个民族精神的寄托,与2世纪初兴起的“体育救国”思想是分不开的,而“东亚病夫”这个概念则在这个过程中被反复言说并成为后来功夫片叙事中的一个重要民族认同话语…”
“对,李晓龙的《精武门》就是有关这方面的一项题材!”
“没错,李晓龙先生对功夫片的作用很大!我接着往下说,当时很多人提过了‘体育救国’,依靠个人力量打破‘东亚病夫’这种传统观念的桎梏,虽然失败了,但却为我们后来的电影创作提供了不小的灵感源泉…也就是民族主义叙事!”
许辉端起面前的杯子抿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喉咙:“说到功夫片,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电影类型的标志是1949年胡朋导演、关德信主演的《黄飞鸿传》的上映。
这个系列片虽然现在看来有点太老了,但其中一些基本元素依旧是现代功夫片常用的:硬桥硬马的真实武打、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谦虚守礼的传统道德…
但在这一时期,民族主义叙事仍然不是功夫电影的常见主题,民族情感在片中仍然处于一个非“彰显”的阶段。
七十年代,李晓龙先生在香港拍摄了三部电影,彻底将民族情感纳入功夫片之中!
尤其是《精武门》完美地将“复仇”这个传统武侠片的主题与民族冲突结合在了一起,陈真打破“东亚病夫”的匾额和踢飞“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牌,更成为华语电影的经典镜头!”
“对!哇,没想到许导除了拍电影,对这些理论方面的研究也这么精深!”
梁闻道用一种极为欣赏的目光打量了一下许辉,像是重新审视了他一遍。
“…我本身是个功夫电影迷,我对功夫、武侠电影很痴迷!”
许辉笑着解释了一下。
“难怪你能拍出《黄飞鸿》这样的电影!”
窦文韬颇有些感叹。
“那《黄飞鸿》这部电影你在构思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