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张外郎有事不妨直说。”
张九龄笑着说:“听说博陵有一条陵河,贯穿博陵全境,宽约二十丈。”
“没错,张外郎提起陵河,不知是什么意思?”崔源有些疑惑地说。
不是谈聘礼的事吗,怎么谈起了陵河?
“陵河河宽水深,只靠一座木桥出入,每逢雨季来临就要重修,还有百姓因桥损坏的问题失足落水,不知可有此事?”张九龄继续问道。
“没错”崔源有些头痛地说:“木桥不够稳妥,石桥最好,然而寻遍天下擅长造桥的匠师,就是李春的后人和弟子也请过,可都说没把握,只能以木桥和渡船为主。”
李春是隋代造桥匠师,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建造安济桥(赵州桥),他主持建造的安济桥,不仅造形优美,还格外坚固耐用,大桥全长50.83米,宽9米,主孔净跨度为37.02米,在当时创造了很多记录。
张九龄淡然一笑,开口说道:“如果飞腾给博陵造一座比石桥还坚固的大桥,无论刮风下雨都不用害怕的桥,方便住在陵河边百姓出入,不知这份骋礼能不能让崔御史满意呢?”
“郑鹏还会筑桥?不会是木桥吧?”崔源有些吃惊地说。
“非也,是水泥桥。”
“什么,水泥桥?”
张九龄解释道:“飞腾说,崔御史见过水泥,就是用水泥修建一座比石桥还要坚固的大桥。”
说话间,张九龄从袖子里拿出一张图纸,铺在桌面上,指着上面的图说:“崔御史,你看,这是飞腾设计的桥,当然,这桥还没有命名,他说命名的事交给崔御史。”
崔源一看,不由眼前一亮:图纸上,一座平桥,桥设四个桥墩,两边窄中间宽,方便中间可以过船,设计巧妙、美观,还很贴心在桥上画上栏杆,保护路过行人。
木桥不稳固,石桥没把握,要是用那个水泥做材质的话.....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