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十三年,燕云帝都,白帝城
上官玥正和一众科举考生在太明殿外,等候皇帝的召见。上官玥身边的几名考生说:“玥,你觉得这届状元会是谁?”上官玥笑了笑,说:“世事难料,怎么说得准。这届考生中,可有不少有背景的考生,不少还是当朝高官。”
太明殿内,燕云皇帝唐辰正与裕亲王唐昊、护国公上官天印、定国公高离要以及丞相司徒翰,查阅着科举考生的试卷。
“三位爱卿对此届科举考生有何见解。”唐辰问道。上官天印将一份试卷拿在手中看了一下,说:“皇上,这一届的考生,分为了主战派和主和派。其中大多偏向于辅国公一派的主和派思想,主张通过和亲和岁贡,减少军队数量,来维持与北唐的关系。只有一部分考生偏向主战派的思想,主张大力发展军队,培养精锐部队,养精蓄锐,然后一击致命,直取北唐核心。”
“其中,以护国公的大公子上官玥、丞相的二公子司徒星宇、三公子司徒星辰,以及定国公二公子高仙芝四人,为主战派代表。主张在国内组建一支,由各地守军中的精锐组成的部队。”唐昊说道,“这四人的想法,正与本王想法一致。”
唐辰看了看桌面的试卷,说:“三位爱卿和五弟,觉得何人可当状元。”“护国公大公子、定国公二公子两人皆为状元之选,但护国公大公子虽有状元之才,但更宜探花之雅。”唐昊对唐辰说道,“臣弟记得,当年护国公,好像也是被父皇赞誉为京城第一美男,因而钦点为探花郎。”
“裕亲王谬赞了。”上官天印谦虚道。
“此届状元,高离要。探花,上官玥。”唐辰说道,“来人,准备纸墨,朕要亲书圣旨。”
一炷香时间后,唐辰的贴身太监便向太明殿外的一众考生说道:“皇上有旨,科举考生,觐见。”上官玥等一众考生立马有序进入太明殿。唐辰坐在龙椅上,上官天印等四人分立左右。
“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上官玥等人下跪行礼道。“平身。”唐辰说道。
唐辰对着唐昊点了点头,唐昊拿出圣旨,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科举殿试,自太祖皇帝起,便是我朝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此届科举殿试,众考生各抒己见,思想可谓百家争鸣。当朝科举考生白仙芝,在殿试考试中,对当朝政事以及历代圣贤的著作理解颇深,文采更无花俏之词,特封为当朝状元郎。当朝科举考生上官玥,在殿试考试中,文采出众,虽有状元之才,更宜探花之雅。特封为当朝探花郎。其余考生中,司徒星宇、司徒星辰……等九人,皆为当朝科举考生前十甲。钦此。”
“谢皇上。”科举考生中前十以及钦点的探花郎,共十一人向唐辰行礼道。
“丞相先前跟朕说,今科状元郎和探花郎,不仅文采出众,武艺更是一绝,更熟读兵法,对排兵布阵,行军作战,颇有见解。”唐辰说道,“想不到二位爱卿如此深藏不露。”
“皇上过赞了。”上官玥行礼说道,“只是闲时无事,略微了解。”
“不知探花郎觉得,如果我朝大军要与北唐开战,大军以求一击致命,打入北唐腹地,需如何才可?”唐昊问道上官玥。
上官玥说:“玉林关、剑门关、加林关、驱魔关、御龙关、镇北关六地为我国与北唐边境,如若开战,此六地必成主战场,北唐大军势必围攻此六地。位于御龙关后的缥缈城,驻扎着护国公麾下的五万黑龙军,此五万大军,势必为御龙关外的北唐大军所顾忌,因而御龙关的攻势势必不如其余五关猛烈。”
“至于加林关内镇守的大军,乃是神武大将军古晨的十万大军,此十万大军,乃仅次于黑龙军的部队。加林关势必也是北唐大军难以有所建业的一关。剑门关后的剑城,驻扎着龙武大将军萧战的五万赤龙军,大可不必担心。因而,微臣觉得,我朝防御的重点,应该着重于玉林关、镇北关和驱魔关三地,可抽调三关周围数城的半数兵力,加固三关的防御。加固三关的防御后,再由六员大将,各带领一股兵力,在六大雄关外骚扰北唐大军。最后派出两股精锐,分别由御龙关、剑门关两关出城,御龙关的精锐绕过黑松林,强渡赤渡源,而剑门关的精锐则化整为零,绕过北唐的星城、雅克城,两军在黑沙河会师,直取北唐国都天都城。”
唐辰等人听到上官玥的排兵布阵后,唐辰命人拿出地图,五人研究了一番后,发现上官玥所说的,正是最快打入北唐腹地的方式。而且玉林关、镇北关和驱魔关三关,历来就是北唐攻打燕云,最容易出现漏洞的地方。按照上官玥所说的调动兵力,正是防御的不二之选。
“探花郎果真是少年英杰。”唐辰说道,“排兵布阵居然比当朝多数将军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三言两语间,就可以布下如此精密的调兵遣将。”
上官玥向唐辰行礼后,立马回到考生当中。唐辰笑了笑,说:“想不到我朝竟有这等有才之士。”
正当此事,一名太监说道:“公主殿下,皇上正在召见今科科举考生,皇上有旨,任何人不得入内。”高阳公主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