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的痕迹,就是装在人们大脑中的回忆,斑驳的回忆,挥之不去,深深地刻画在脑海。这些故事正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合而成的,组合成交集或者是并集,千丝万缕,如绳结一般,打成死结是人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名人成名之后,把自己的故事写成名人传记,供有志成为名人的人学习参考。而平凡的人经过自己的人生体验后,会写一些东西,希望引起普通人的共鸣,一些发生在你我身边的小事和大事,抛开时间和空间,在同一个起点,会时不时的发现当下的事,好像就在自己的记忆中发生过一样,历久弥新,仿佛是一杯泉水,清凉透彻,更像是泉水沏的浓茶,醇厚芳香,余味无穷,猛然之间就回到了记忆中的那个年代。
成伟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可又并非是传统意义中的农村,实际上是城中村,远离闹市区,位于城市的郊区。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小时候他可是受尽了万般的宠爱,家庭条件虽然一般,但在成伟衣食无忧的基础上,对于成伟的其他要求是尽量满足的。小成伟的童年是孤独的,是无聊的,在他六岁之前的记忆几乎是一个断层,从他的记忆当中删除了,只有零星的,微乎其微的印象在他的潜意识中摇摆,最深刻的莫过于在他两岁时,他的老爷爷过世了,也就是他爷爷的爸爸,也就是说成伟的出生意味着诞生了为数不多的四世同堂家庭,一家四代,传承香火,如果按照传统的说法,自打成伟爷爷这辈算起,这一家是两代单传了,成伟的父亲和成伟都是下一代的唯一的儿子,而成伟的上一代,也就是成伟的父辈,有三个孩子,除了成伟的父亲排老二以外,还有两个姑娘,一个是老大,另一个是老小,成伟后来听奶奶说,其实,还有一个小儿子,出生没多久就死了,本来成伟还有一个小叔叔,可惜夭折了。
记得那一年,成伟差不多有两岁,老爷爷由于患了很严重的病,不治身亡,老奶奶失去了与她陪伴多年的丈夫,成伟也失去了素未谋面的亲人,模糊的照片是他长大以后对亲爱的老爷爷的悼念,他仅有的一瞥是在舅舅的怀抱下,用稚嫩的小眼睛透露诧异的眼光看着老爷爷下葬的一瞬,当哭号响彻在空旷的绿野上,大地与天空就像黏在一起贴在了他的额头上,那种感觉,似乎是逝去的生命最后一吻,随着泥土的落地声,尘埃上泛。成伟六岁了,长高了,出落成一个真正的小孩子了,可爱不顽皮,贪玩不淘气,看起来更像是文静的小女孩儿,白皙粉润的小脸蛋儿,透着灵气儿的小眼睛,还有几乎没长过的小耳朵儿,每次有熟人从他身旁经过都笑着说:“耳朵还没长呀,快回去让你妈给你包饺子吃吧!”
小成伟听到有人给他说话,害羞的跑回家,进门就给他妈细声细语的说:“人家让你给我包饺子吃呢!”
妈妈纳闷的问他:“为什么呀?”
成伟坐到了沙发上摆弄着他的玩具,听到妈妈问他,答道:“人家看我耳朵小,说让我吃饺子,妈,为什么耳朵小就要吃饺子呀?”
妈妈突然笑了,成伟看到妈妈笑了,表情很疑惑,放下了玩具,就问:“你笑什么呀?”妈妈看他这种表情,洋溢着灿烂笑容的脸庞慢慢的缓和了下来,亲切的轻轻地摸着小成伟的头,问他:“你不是吃过饺子吗?那你不觉得饺子和耳朵有点儿像吗?”说罢,又笑了起来。
成伟仰着头,若有所悟的想了想,然后说了声“哦”,一会儿,他有问妈妈:“吃饺子真的能让耳朵长大吗?”
妈妈说:“这个嘛,就不知道了,不过,你吃一下不就知道了吗?咱们今天就吃饺子,你跟妈妈去市场买点儿菜和肉馅,行吧?”小成伟听完妈妈说的话,立即喊道:“行,我最爱吃饺子了。”
正如每位伟大的母亲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成伟的妈妈也不例外,将自己的爱倾尽在成伟身上,因为只有成伟这一个孩子,她不想再要第二个孩子,即使其他的人也经常劝她,再生个孩子养老,一个孩子,更何况是一个儿子,以后娶了媳妇就忘了娘了,都这样,诸如此类的话,小成伟也听过好多次了,他就给妈妈说:“放心吧,以后我会养您的。”
每次说这句话给妈妈听时,成伟的妈妈便露出一脸的幸福,自然流露出来的。妈妈虽然认识的字不多,但是在她走过的将近三十个年华当中,懂得了许多道理,许多常理,是经过了千千万万次地生活磨砺总结出来的,再通过现实中的加工,上升到了她这一年龄阶段中的个人哲理,这些理念影响着她的为人处事和其他她所要面临的种种场面,这就是时间所带给她的人生宝贵的财富,带着这些踏循着生命的轨迹,尤其是在有了成伟后,这份人生的财富愈显得更加珍贵。妈妈对成伟的爱是一种溺爱,爱的有些过分,有点自私,在爱的名义下,有时候会做些盲目的,不理智的事情,她总是相信爱是无罪的,因此,在妈妈爱着成伟的同时,也就忽略了关爱其他的人,在这其中,就包括成伟的爸爸,也是最重要的一位。
成伟的爸爸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民,准确来说是一个老实巴交的、脸朝黄土背向着太阳的庄稼人,跟上辈的人一样,都是衔着黄土从娘胎里出来的,小的时候还上过几年学,学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