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草铃醮幽> 第15章 议事风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议事风云(1 / 2)

津门县署位于县城中部偏东,占地九十多亩。建于道光年间,坐北朝南,墙高壁厚,气势逼人,全部由厚实青砖垒筑。相传当初构建时,规定每个泥瓦匠每天只垒砖三十块,务求精工细作。自南至北共有大堂三座,东西厢房上百间。民国后拆除西侧部分厢房,修建议事厅一座,可容四百人坐商公务。

朱漆大门两侧的门柱上镶刻一副对联:上联,法合理与情,尚能三字兼收,广无冤狱;下联,清须勤且慎,不悔两袖清风,便是好官。

门口蹲坐石狮两座,张牙舞爪,凶恶如煞,以其凶狠之状震慑冤魂,防其潜入府衙。

县衙前一条人工小河弯曲而过,取招财进宝之意,俗谓:束带水缠身,府中好积金!

县衙后以人力堆积成土山,状如官帽,寓为后倚靠山,官运亨通!

长青道长拉着车赶到县署门口,门口士兵掩住口鼻,大声驱赶。长青道长和和高鸦儿辩解说是来捐献救灾金银的,士兵们谁肯相信?都认为这“拉尸人”不是脑子有毛病,就是出心捣乱,聚拢过去一起驱逐。

车厢晃动,土地公长吐一口气,猛然坐起,蹦下车来。那些士兵魂飞魄散,连滚带爬,惊叫:“诈尸了,诈尸了!”

土地公哈哈大笑,喝道:“快不去给那王知事通报,说天齐庙长青道长来了!”声音高亢,震得那些士兵耳朵嗡嗡响,如同飞蝉钻入耳孔嘶鸣。士兵当中也有见多识广之人,见土地公行事诡谲,音语不俗,恐非常人,赶紧到议事厅通知王仲源。

等王仲源来到门口,土地公三人亮出金条和银元,众人方才惊觉三人所言非儿戏。

华忠良老先生询问为何在车厢中藏匿死鼠,长青道长恭敬说道:“先生,学生也非孟浪之人,不过,车载巨财,途中恐被劫掠,不得已方才出此下策!”

华忠良点头,表示理解,又近身低声问道:“这些年也闻听你悲苦,何来如此多的金银!”

长青道长犹豫一番,小声说道:“这都是家中故存!”

华忠良仰面长叹:“音鹤啊,巨金在握,陋室粗食甘守清贫。一旦黎民有难,仗义出手,堪称大德大贤,我自叹弗如!”

长青道长脸红,心想:“什么大德大贤,要不是土地公的锄头厉害,我早用这些金银去酒楼大吃大嚼了!”

华忠良老先生又拉着长青道长对王仲源说道:“王知事,这是鄙人学生,俗名冯音鹤,****多才,学识瀚博,大清朝时,也考中过秀才。怎料家门遭祸,又蒙冤难雪,无奈之下遁入玄门。如今津门大难,百姓饥苦。鄙人这学生境遇坎坷,不改慈悲济世之心,辛苦奔波捐赠巨金,请王知事体恤其情,善用其财!”

王仲源哼了一声,心里明白,说什么善用其财,这是华忠良对自己不放心。

华忠良又对张永三连长深施一礼,说道:“兵爷,津门无数饥民命悬一线,全靠这些金银购粮活命……望多多宽宏!”

张永三也明白华忠良的意思,大声说道:“老先生,我出身苦寒,粗鲁少礼,可也略知大道公理。想当年,我爹娘也是在遇到灾年饿死的,空肚等死的滋味我晓得。你放心,救灾钱财我分文不取。如有人趁灾贪掠,我让他立马去阎罗殿受罚!”又对手下兵士喊了一声:“听见了吗?”

那些兵士齐声回答:“听得了!”

说完,张永三半低头,双手并拢,合掌回礼。

华忠良一愣:您是佛门弟子……”

张永三微微点头,华忠良更是宽心。

土地公避开人群悄悄靠近王仲源,低声说道:“王知事,金银已到,须精心善用,否则天罚将至,到时,牛头马面自会夺你性命,碎你魂魄,悔之晚矣!”

王仲源毛发直竖,连声问:“你是谁?你是谁?”土地公不言语,抽身走开,踟蹰远去。王仲源已知这粗俗老汉非凡人,更加惊惧。

王仲源捂捂胸口,依旧隐隐作痛。深吸几口气,静了静心,让人把青花被抬入议事厅。又走到华老先生面前,毕恭毕敬地说道:“老先生,此次救灾祈望多多相助,切莫推却!”华忠良朗声说道:“多蒙抬爱,义不容辞!”

人们陆续返回议事厅,长青道长和高鸦儿当着众人面撕开青花被子,几个兵士一一点数,大声报道:“金条一百根,银元七百块!”

刘克辉记于账上。那些豪绅大户们面面相觑,惊悸疑虑,自惭形秽,如坐针毡,忐忑不安。

几人悄悄议论,“这冯音鹤我早听说脑子有病,媳妇跑了,房子烧了,受了刺激,看来还是真的!”;

“哎,我觉得也是,藏着金银装叫花子,绝对不正常!”;

“换做我,有这些金银,早跑到那大上海享福去啰!”

王仲源走入台前,说道:“诸位高贤,我也知道大家心思,方才不敢表态,是对我王某人有戒心。我虽非津门籍贯,但身负护土佑民之责,在此,为表我赤诚心意,愿捐献银洋一千块,稍后到账。”

下面人的窃窃私语,不甚信服。“他说到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