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即便经常说些翻来倒去的老套故事,可小镇的小,就体现出好处了,喝茶喝酒的时候有故事听总比没故事好不是?何况他那栋小酒楼每当别处另外两位说书先生打擂台的时候,总能冒出几个新鲜花样来,酒楼生意大抵是越来越好的。
就要入冬了,有钱老爷们估计就开始扳着手指头等着下雪的日子了,家里炭火都备足了,就眼巴巴等着啥时候穿上那些从县城郡城买来的貂皮裘皮了。
可穷人就要难熬许多,下雪冷,化雪更冷,添衣裳买厚靴要钱,烧火炉用木炭其实也是烧钱。
这座小镇还算富足,世道也算平安的,听说在北边,那个大名鼎鼎的晋国不仅吞掉了中原正统的后周,还打完了西北的北汉和前隋,准备来攻打自己所在的大楚了。那两位说书先生说死了多少多少人,那晋军的统帅晋南亭是多么多么运筹帷幄。
大家都被说得一愣一愣的,但是硬是每当回事,天塌下来,也有个高的人顶着不是,更何况自己这座小镇所属的那座叫做姑苏的大城,都还没有人心惶惶,自己这些平头百姓去担心国家大事,这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今天已经是酒楼接连四五天没有说书先生露头了,不光是熟客按捺不住,性子急的,干脆就把脚踩在长凳上骂娘了,就连掌柜大哥的都着急上火,逮着店小二就是一顿劈头盖脸唾沫四溅的询问,后者笑着解释道这是让说书先生去姑苏郡城那边取经去了嘛,现在镇上又开了几家大点的酒楼,不光有说书老先生,连年轻貌美的女子都在一旁弹琵琶助兴了,想要招揽到更多生意,咱们这儿没亮出点真本事可不行!掌柜大哥的直翻白眼,道理是这个道理,但你小子好歹赶紧让那个老家伙回来抖搂几手啊,再拖下去酒楼熟客就要跑光了!掌柜的最后拍了拍店小二肩膀,大概是良心发现,瞪眼说了句,以后再让那蹭酒蹭饭蹭住的老头子出远门,就别自个儿偷偷掏钱了,大哥帮你出。
不等店小二溜须拍马,掌柜的已经转身摸着心口走了,念叨着心疼,真是心疼。
那个年纪轻轻的外乡来的的店小二,一边向小街张望,一边咧嘴笑。
那一天,已经常年在这个酒楼固定说书的原本是位说书先生的老家伙终于回了,而且一传十十传百,酒楼生意当天就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