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巨型反光史诗> 第54章 017、新加坡铜处理公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章 017、新加坡铜处理公司(2 / 4)

个巨大的空洞,也影响到了整个D37F站的正常运作。

一开始所有人都以为H博士很快就能回来,他大概会抱怨两句死亡耽误了他多少事,但他最后总会把整个研究站的工作带上正轨。

然而事不随人愿,总部的人力资源生产部门去年9月份就在说他们“正在恢复H博士的存档”、“一旦H博士被重建就会重返岗位”、“请耐心等待”……结果总部那边不知道出了什么幺蛾子,这个时间被越推越晚。D37F站的领导岗位就那么一直空悬着,等总部把H博士的备份送回来。

研究站的日常工作转由工程部门和神秘学部门的两位负责人商量着办,一开始还运作得很顺利,但是到卡伯弗利希博士就任的时候,D37F站实际上已经没有人负责了。

最后,D37F站终于忍不住填了一份正式申请,不再为H博士保留岗位——他们不能再这么空耗下去了,随便来个什么博士都好,随便谁都比没有好。就这样,D37F站得到了卡伯弗利希博士。

这是对士气的又一次打击,加之当时D37F站又被迁到了三宝颜市,士气一下子掉到了最低点。

卡伯弗利希博士知道那些研究员们背地里叫他“肉”,就是他这个德国姓氏的原意,所以他并不以为意。

而且卡伯弗利希博士确实也没办法解决研究员们低落的士气,他不能让三宝颜市的治安变得更好,在2016年最后的一个月里,他们每天都能听到办公室外街道上传来的枪声。

当公共电视台提到治安恶化的时候,D37F站在三宝颜的临时基地已经提前做好了应对暴乱的准备,基地守备队——四名携带武器的武官——已经把战斗服放在了办公室里,随时准备带着研究员们杀出一条血路。

结果研究员们没有出什么事,反倒是情报系统的人在马尼拉被人杀了。卡伯弗利希博士知道他手下的很多研究员为之松了一口气,好像死者是代替他们中的一个挨了枪子一样,但是卡伯弗利希博士自己开心不起来,死的那位情报官是他的老朋友凯文-贝利。

卡伯弗利希博士也不能让搜索行动变得更简单,总部的预言精度有限,很多时候只能提供以地貌为基准的方位信息。

这种预言不可能直接拿来使用,而要经过一次最基本的地理数据匹配,发掘队才能知道“从两连凹坑绿柳树小丘之间望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在细鳞与鹰头之间的幽绿下……”指的到底是什么鬼地方。

在过去,这样的预言足可以浪费掉几百上千条性命,但是当基金会掌握了足够精确的地理数据之后,加上一些计算机辅助,寻找预言所暗示的地点就变得相对简单起来。这种简单意味着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搜索范围一下子缩小到几千平方公里,基金会也不再需要在水手之间散布故弄玄虚的藏宝图了。

两三次对同一物体的预言,往往就能获得同样数量的方位信息,在从简单的文字中获得预定观察点的位置和高度之后,只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一次交叉,基金会就能获得一片大致的搜索范围,剩下的就是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了。

这意味着发掘队要在野外餐风露宿几周甚至几个月,反反复复地筛查区域内所有可疑的迹象。如果当地有相关的传说流传,发掘队的工作可能会稍微简单一些。但是现在还要基金会自己去寻找的“物品”往往隐藏在人类活动稀少的地区,这些“简单的重复性劳动”终究会变成最折磨人的苦差。

博士对这些必然存在的困难无能为力,只能眼看着D37F站的气氛渐渐腐败下去——对,就是“腐败”——从H博士管理下积极、健康、士气高昂的状态,一步一步变成现在这副死气沉沉的样子。他的研究员们倒没有公然挑战他的权威,他们只是不再在乎任何权威了。

如果总部能提供更详细的数据——比方说如果预言师能坚持住,在周末多加两天班的话,累积的方位信息还会更精确,完全能够用来产生足以引导搜索的高度或者深度数据。

卡伯弗利希博士一开始还试着向总部申请更多的预言支持,但是额外的预言并没有帮到他们,甚至还产生了更多的混乱。这次他们在东南亚遭遇的情况和往常有些不同,在预言和搜索的过程中,所有人都能感觉到那件物品在“躲”他们。

卡伯弗利希博士翻阅过H博士留下的笔记,发现H博士刚接手项目就发现了这一点,要求使用尽量少的预言次数来指导实地搜索。

卡伯弗利希博士一开始并没有理解H博士的做法,直到他自己碰过一次壁之后,才明白H博士的深意。

这让卡伯弗利希博士对他的前任又增添了一份敬意,毕竟在H博士写下笔记的时候,河畔城事件还没有发生,基金会还不知道另一件同样被预言的“神力”物品自从1965年以来,一直就在美国人的控制之下。

博士叹了口气,拉开自己的椅子坐下,检查了一下邮件,然后开始阅读今天凌晨0时他离开办公室以后从各单位送来的各种报告。

加里曼丹岛北部的疑似物品侦查行动即将展开,ART-35需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