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的头发,走到另一张床边坐下:“不管怎么样,好在我们都还活着。”
“我只是有些没弄明白。”莱利叹了口气,把照片都收回文件夹里,装回公文包,上好密码。
“别叹气了,好在我们还有另一张铺好的床。”
#
莱利先生缺少的是整幅拼图里最关键的一张,这张图正摆在格利尼克桥中心的一张折叠桌上。
邓国辉博士站在桥的东侧,这里原来是冷战时期苏联释放被俘美国间谍的地方,事实上,记录着这一历史事件的铜制铭牌就镶嵌在他正站立的地方不远处。在他的身后克莱因-格利尼克公园白雪皑皑,树枝上的积雪几乎与地面上的雪白连成一片,正好掩盖了MRF-101的临时阵地,邓博士的载具就停在格利尼克宫旁边的空地上。
基金会外事部门的心理学专家认为在格利尼克桥上交换俘虏会让美方觉得更具优势,也更安全,可以避免他们出于恐惧做出不理性的行为。出于同样的考虑,他们把运输机停在了美国人看不到的地方。
“爱德华-普朗克先生个人也比较喜欢在这里进行交换。由于我们并没有确定他的心理状态与变身之间的关系,在移交之前我必须确定两件事。”邓博士翻开一本硬皮笔记本,询问似的看着美方官员。
“说吧。”这位鲍勃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双方今天会谈到的所有议题都已经经过了高层的首肯,具体的要求和答复早已在过去的五周里被反复推敲揣摩过了。现在虽然是双方的第一次实际接触,而不是之前那样莫名其妙出现在椭圆形办公室桌上的外交函件,但是双方对会面的议程已经心知肚明,只求尽量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
“普朗克先生希望有一支军乐队迎接他,在他走过大桥的时候奏星条旗,他希望玛利亚-凯丽能在现场献唱。”邓博士一本正经地说。
鲍勃侧过身让邓博士看到桥头白色棚子下整整齐齐站着的军乐队,然后照本宣科:“没有玛利亚-凯丽。”
“好吧。”邓博士拿起对讲机:“没有玛利亚-凯丽。”对讲机里含混地响了两声。
“他希望有碧昂斯。”邓博士传达了艾德的意见。
“没有碧昂斯。”鲍勃板着脸说:“泰勒-斯威夫特,要不要一句话。”
邓博士冲桥东边招招手,远处一个人影摘下帽子,抖掉上面的积雪,略有些夸张地鞠了一躬。
“他说可以。”邓博士翻译了鞠躬。
“第二条呢?”鲍勃有些不耐烦,接收被俘虏的己方人员是一回事,满足他天马行空般的要求是另一回事。
“爱德华-普朗克先生希望能在被移交后正式退役,以普通美国公民的身份不受监视和干涉地生活在美国领土上。”
“不能离开内华达州州界。”
“佛罗里达。”
“德克萨斯。”
对讲机响了两声,邓博士接起来,转述战俘的要求:“佛罗里达。”
鲍勃哼了一声:“离开迈阿密之前要报备。”
邓博士关掉对讲机:“成交。”
一个俘虏本身并没有资格提什么要求,只不过艾德最终还是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很特殊的战俘,也就变成了一个令人无可奈何的讨厌鬼。
于是交易就这么令人无可奈何地继续下去。
邓博士最后声明:
“贵我双方已经经由第三方确认过了贵方被俘作战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根据1929年《关于战俘待遇的公约》及1949年《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我方确保被我俘虏之贵方战斗人员受到了人道的待遇,现按照双方相关协定向贵方释放俘虏。”
鲍勃示意他身后的黑西装把推车推上来:“根据贵我双方的前述协定,我方向贵方移交在我境内被杀的贵方人员骨灰及个人物品。”
两人在大桥中央的分界线上握了握手,走到折叠桌前,桌面上冷冰冰的有些潮,不过这时候雪还没下下来,是一个交换秘密文件的好时候。
邓博士让随行军官把公文包放在桌面上,掏出钥匙,解开了挂在公文包上的手铐。鲍勃也让他的副官把铝箱放在桌面上。
“我要向你展示的是一副由基金会深空探测网络拍摄的照片,这是一段异常变化影像中的一帧。”邓博士打开公文包,抽出了一张8开幅面的照片:“图片中间的空洞是0K背景辐射冷洞,这一异常现象出现于2016年8月28日0317时33秒10,在石树倒塌之后。”
美方接收小组的科学顾问检查了照片:“这是一颗高轨道探测卫星拍的为什么……”
邓博士笑而不语,随即收起笑容转移话题:“相关的观测数据和资料已经在包里了,你们可以现在检查一下。”
顾问小组把公文包拿走,与此同时,鲍勃也把铝合金手提箱打开,推到折叠桌的另一头。
“河畔城事件中某一方的身体组织残片。这是我们收集到的最大一块组织。其他实验数据和资料都在箱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