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清官赵文楷> 第8章 知音难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章 知音难得(1 / 5)

1.室外晴天

乾隆五十四年秋,南京秦淮河畔人来人往。

赵文楷背着干粮、提着考篮来到江南贡院,参加考试。

2.太湖县城

王六、马七在小巷里吆喝。

一位老奶奶开门探头望了一下。

王六:“老奶奶,你家有古董买吗?我们高价收购。”

老奶奶:“你们进来看看,这两个炉子值多少钱?”

老奶奶拿出一个盒子,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红绸包袱,打开包袱,里面是两个炉子。

王六眼睛一亮,拿起一个炉子,沉甸甸的。看看落款,大明宣德三年。

老奶奶问:“两个炉子卖多少钱?”

王六:“你这炉子是铜的,值不了多少钱!”

老奶奶:“那你能够给多少银子?”

牛七:“十两银子吧!”

老奶奶:“十两银子太少了,我家老头说,是宣德炉,很值钱的!”

王六:“上面有字,说是宣德年间的,不知是真还是假。那就再加五两,卖了吧!”

3.江南贡院

明远楼,为考试时供监试、巡察等官登临眺望,防察考生、役吏有作弊举动,又以荆棘遍置围墙上,所以又有人把贡院称为“棘闱”。

一排排的号房,为考生住宿、答题之所。每一排号房以某字为编,约有百余间,都面向南成一条长巷。

巷宽仅四尺,巷口有栅门,楣墙上大书某字号,并置号灯及水缸。

4.县城

一位老爷爷推门进来。

老奶奶:“老头子回来了。”

老爷爷问:“这二位是做什么的?”

老奶奶:“他们是收古董的,要买宣德炉,说十五两银子。”

老爷爷从马七手里拿回宣德炉,“对不起二位,这炉子不卖!”

王六:“老人家,你开个价!”

老爷爷:“这炉子是我的传家宝,多少钱都不卖的!”

牛七对王六使个眼色,说道:“既然不卖,我们走吧!”

二人离开,回头仔细看了地形,指指点点。

5.江南贡院晴天

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戒备森严。

主考官兵部尚书胡高望、副主考翰林院编修谢定修等亲自监督。

入场日寅时(约清晨三至五点钟)入场,兵丁点名经过搜检,发现几名携带者,记录在案,禁止入场。

赵文楷、帅承瀛等考生依号入闱。赵文楷“天”字号。帅承瀛“和”字号。考生携带笔墨、卧具、餐食进入号房。

6.乡村

周三、马四在乡村吆喝

“古董字画的卖啊!”、“高价收古董字画咯!”

一书生路过,周三问道:“请问你家有古董字画吗?”

书生:“你们真是收古董字画的吗?”

马四:“你有字画吗?”

书生:“有啊!传家宝,只怕谈不好价!”

周三:“相公尽管放心,只要是珍奇古董,我们愿意花大价钱买。”

马四:“相公尊姓大名?”

书生:“在下刘龙!”

刘龙问道:“二位尊姓大名?”

“在下马四、在下周三!”

刘龙:“二位请!”

刘龙将二人请入客厅。

刘龙去内屋拿出一个木盒,打开木盒是一个纸盒,纸盒里面是蓝绸包裹着一幅画。

马四在书桌上将古画慢慢展开。

7.江南贡院

赵文楷目测号房高约六尺,举手可以触檐;深四尺,宽三尺。

侧墙两旁有上下坎,可以支木板。

上板作桌,下板为凳。夜间可将上板抽出拼入下层,权做卧榻。

炊煮茶饭则在房外南墙檐下,由考生自行料理。

进入考场后,需挂油布为帘,以障风雨。

8.刘家

周三看看,一脸迷惑,问道:“这是什么画?一只鸟,两枝桂枝。”

刘龙:“这是宋徽宗皇帝的真迹《写生珍禽图》,曾祖父任河南巡抚时,以三万两银子购得!唉——,可惜我家道中落——,至少三万两银子方可卖。”

马四:“一只鸟,两枝桂枝值那么多钱?”

刘龙:“我说了嘛!我们是谈不好价钱的!”

周三:“我们也不是行家,等我们向主人禀明后,由主人决定。”

马四拱手:“那我们告辞!”

刘龙拱手:“二位走好。”

9.江南贡院

三声炮响,开始发试卷。

赵文楷、帅承瀛开始作答。

主考官兵部尚书胡高望,副主考翰林院编修谢定修等考官亲自监督巡查。

10.太白酒家

刘金榜在二楼定了雅间,周三、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