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回到三国搞工业> 第24章 东汉远征军誓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 东汉远征军誓师(2 / 3)

忙打断道。

“哦,本初,孟德言之有理,你因何反对?”何进斜了袁绍一言,询问道。

袁绍双手抱拳,向何进行了一礼,解释道:“大将军,那乌丸经过上次的教训,已主动向我大汉称臣,并且这两年用毛皮、牛马作为贡品,给朝廷上供。陛下因此还册封蹋顿单于为乌丸王,若是出兵攻打乌丸,恐怕大汉所有属国,都会担惊受怕,尤其是南匈奴。”

“若是我大军节外生枝攻打乌丸,那高句丽必然会趁机袭扰我幽州地界,这时,倘若南匈奴为了自保,出兵攻我并州,进而威胁冀州。我大军只有兵分三路拒敌,疲于奔命,难免会顾此失彼,到那时,恐怕不但不能开疆扩土,或许连本土都不安全,皇上龙颜大怒之下,谁能担当得起责任?”

袁绍并非是危言耸听,事实上,他说的不无道理。历史上这个时期,东汉国力衰退严重,南匈奴蠢蠢欲动,后来趁着黄巾起义,东汉内乱的时候,占了河内,河东一些地盘。

虽然因为李德顺导致黄巾起义没有爆发,但是十万大军北伐,东汉内部兵力空虚,等到大军与高句丽大战起,谁能保证南匈奴不趁机反叛?

所以袁绍的话,立即引起了何进在内的一众武将重视。

“本初,你与孟德各有道理,依你之见,乌丸那边应当如何处置?”何进问道。

你身为大将军,难道就没有一点主见?

当然,曹操只能在心里鄙视何进,他十分无奈,心中第一次产生对于权利的渴望。

“绍以为,乌丸不足为惧,我们非但不能派兵攻打,反而,要派人出使乌丸,让乌丸派遣部队随着我军一起出征,许诺在灭掉高句丽后,分出一部分高句丽领土作为奖励。”讲到这里,袁绍冷笑道:“等我大军灭掉高句丽,再回头收拾乌丸,岂不更好?”

“先是以利诱使乌丸出兵,再回头吞掉这支兵马,乘胜荡平乌丸,果然是一句两得的妙计。”何进眉梢舒展,目光扫视众人:“各位将军,某愿采纳袁绍之计,如何?”

吕布仰起头,一脸倨傲之色:“大将军,在某家看来,无论是乌丸,还是高句丽,皆土鸡瓦狗耳,大将军尽管下令便是。某必取齐首领首级,献于大将军。”

张飞闻言颇为不悦,吕布这厮实在太过于嚣张。

“哈哈,奉先将军,大战开始之时,便是你成就大功之日。”何进起身走下帅案,苍啷一下抽出佩剑,语气坚定道:“我意已决,此次远征高句丽,采用本初之策,望诸位齐心协力,如有谁敢拖后腿,军法从事。”

“遵命!”众将闻言异口同声保证道。

结束关于乌丸方面的讨论,何进又就军需保障,十万大军如何划分,该走那条路线等方面进行讨论,直到凌晨才散会。

“孟德,何故如此愁眉不展?”曹操回到自己的营盘,夏侯渊见他一脸忧愁,便询问道。

都是自己的心腹,曹操便如实把关于乌丸的问题,向夏侯渊、夏侯惇两兄弟简述一遍。

“妙才,元让,你们是我心腹之人,有些话,我不妨告诉你们,这次水陆两支大军远征,我非常担忧。”曹操面色凝重,心中仿佛押着一块巨石,使他喘不过气。

“如今我两路大军气势正盛,武将皆是万人敌猛将,谁敢与我们争锋,孟德,恐怕你这次多虑了。”夏侯惇宽慰道。

曹操不想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不过,出于对二人成长有帮助,他还是说道:“元让,妙才,我大汉军队,目前确实强大不假。”

“但是千万不可小视敌人,那高句丽和倭国,面临亡国危局,必将举全国之力同我两路大军死战到底。我军除了要面临背水一战之敌,还需克服远征这一障碍。辽东距离中原路程较远,补给困难,我大军到襄平之时,恐怕已是八月,若不能趁着冬季到来之前,一鼓作气攻下丸都城,就会受困于辽东苦寒之地,进退维谷。面对习惯于苦寒之地作战的高句丽军队反扑,必将遭受严重损失。”

“水军那边,更加困难,即使顺利登陆倭国,若是来自大陆的补给中断,孙坚他们只好设法在当地,以战养战,方才能够坚持下来。可是,要在一个全民皆敌之国以战养战,并非易事。”

曹操的话,如同一盆冷水,瞬间将夏侯二人的热情,一下浇灭。事实就是这样,东汉发动的对外战争,虽是为了开疆扩土,但同时,也是侵略他国的行为,本就不占据道义,出师无名。

如果说曹操刚才的话,是一盆冷水,那么,他下面的话,无疑就是一颗惊天动地的炸弹。

“然而我最忧虑的,并非两路远征军的战事。”曹操叹了口气,眉头紧锁,语气格外沉重:“而是一旦两路大军损失惨重,那么,朝廷精兵丧失殆尽,国内兵力空虚的情况下,若是有人起兵谋反,该当如何?”

国内的百姓已经苦不堪言,若是真有人鼓噪起来,怂恿他们造反,而朝廷精锐尽失的情况下,如何能够镇压叛乱。

冷汗,刷的一下布满夏侯渊、夏侯惇的脊梁。

“这,这,孟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