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这些飞弹怎么打。
优先摧毁异生物舰队拥有较佳射击视界的右侧舰船,至于最左侧的,则根本不予理会。
异生物舰队也释放了飞弹,但它们的生物飞弹没有这种统一战的协调能力,最多也就像二战机群那样,定个大方向大目标,然后集火之。
但它们再次遭遇了红棍级轻巡洋舰或者说导弹护卫舰的有力拦截。
异生物舰队的飞弹,以人类的视角看,都是运载火箭般粗笨的大家伙。
而红棍级发射的拦截飞弹,则体态纤细小巧,管风琴般的箱式发射基座,极短时间内就发射出大量的飞弹。
之后各找各妈,一旦目标进入范围,就会炸裂,拇指肚大小的钢珠在区域内爆炸,摧毁敌方飞弹,在深孔中炸裂一团团璀璨的光花。
偶尔有漏网的,就要看密集阵防空机炮来对付了。这方面红棍级也不比联邦战舰强多少。
最强的是共和国的火风暴大型对空机炮,就跟高射炮般,射出的弹丸就是要炸的,金属氢炸弹,本身就高射速,极短的时间里就能把成吨的弹丸射出去,再加上强力的爆炸,能在深空中勾勒出一道显然的能量火墙,真正的弹幕防护,一头扎进去的飞弹断无幸理。
除了拦截敌方飞弹,红棍级还如同一条长虫般在人类舰队群这条海豚身上曲线游动,从尾部像侧面游,上斜侧。具体的曲度则根据异生物舰船的的动态布局而调整。
通过这样的操作,分布于舰身侧面的节点能量盾,使得红棍级轻巡组成的长蛇,掩护了人类舰队群的侧翼。
这就是个角度问题,既不妨碍其他舰船的横船仰角射,又能给予舰队群一定程度的保护。这算是舰队变阵的细节调整,人类舰队群玩的比较溜,或者说外域城邦的舰船做到了。
而异生物舰队,则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它们始终以正面面对斜横转的人类舰队群,那么用不了太久,就会与之交错而过。航道在那摆着,十分清晰。
异生物舰队最终选择了交错,它们在交错之前,大量的放出生物战机,这种情况下,生物战机还是能够宛如一群蚊虫,咬住人类舰队群的尾部狠叮几口的。
超过五千架生物战机扑来,不断调整相对位置的红棍级轻巡舰再度建功,拦截飞弹使大量生物战机被摧毁。
不过靠着数量优势,仍旧有两千余架生物战机冲进了人类舰队群。这个时候,人类舰队群的麻烦来了,主要原因还是联邦舰船的防护能力差,生物战机的质量弹射击,能够击穿舰壳,对内部的设备、人员造成打击。
更何况生物战机搭载有机载飞弹,角度合适,一枚就能令舰船的一台主推进器瘫痪。并且生物战机本身就相当于鱼雷,它们离开母舰后,就没想着还能回去。
人类战舰群因不同程度受损而脱离战舰群的舰船近一步增多。
当生物战机悉数消耗在人类战舰群的庞大躯体中时,共计伤损了一百一十六艘舰船,令其掉队。算算账,还是异生物一方赚了,至于赚的多于少,要看最后的赢家是哪一方,如果是异生物,补刀破损战舰,那就能多赚。
不过异生物一方想要胜,机会不大了,这场比拼由于人类一方战术得当,在拼刺刀前就大量杀伤了异生物一方的舰船,使得最后的炮战是在一种至少数量上近乎旗鼓相当的状态下进行的。
在这种状态下,异生物舰队除了一开始的主炮打击很给力,生物战机表现还,其他方面就很不怎么样了。
而人类一方的飞弹,却从始至终扮演了重拳角色,质变炮战期间,飞弹打击的重拳仍旧是唱主角,每次都轰在异生物舰队的要害上,这使得双方的炮击效果渐渐拉开差距。
另外,最早脱离的火星共和国高速舰队绕回来了。
别看只有不到一百艘,但这些是人类战舰群中最能大的,飞弹存量也较为充足。而且异生物这边的舰船也已经不多了,且不少还带伤,远不能再像最初那样,迅速吞掉高速舰队。
之后就是两名巨人的王八拳拼死战,人类舰队群将飞弹都打光了,只剩炮击,但是有两只拳头,高速舰虽然不及舰队群的重击狠,但挨上一下也绝不轻松。
最后,靠着清晰的头脑和灵活的战术,人类一方赢得了胜利,被彻底击毁的战舰超过3艘,至于受伤的,可以说,完好如初的十不存一,还都集中在红棍级和共和国高速舰队这两个群体中。
等到人类舰队群拖曳结束补刀,拖曳着伤损战舰回港,已经是联邦时间二十八日早6时许。
由于这场战役的主战场在K3区域,所以被称作K3星域舰群战,它成为人类舰船作战史上迄今为止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按照排水量算的话,这场战役摧毁的生物舰船排水量,比人类有文明以来所制造的所有大小船舶的总排水量都要高。
然而实际上人类一方在这次大战后,已经被打残了。
毕竟总数也不过16艘,直接大破的就超过3,其余更是个个带伤,以现在联邦的修复能力,全部归建大约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