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宋乞丐王> 第251章 长春殿,夜话韩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1章 长春殿,夜话韩旭(2 / 3)

的这段时间,不许有任何的不妥之举。这令信写完后,‘交’由太子联合署名。”

“皇上圣明。”殷崇义微微一愣,连忙大喜道。这样的结果正是他这位枢密使想要的,不仅保住了林仁肇在润州守将之位,更是拿到了向扬州派遣探子的旨意。既然李景同意了派探子,那派多少就完全是他和林仁肇说了算了。

突然冒出来的林仁肇之事处理完,话题再次回到了韩旭的身上,李景想了想,说道:“殷爱卿刚说道,赵宋平淮南,首功当属这位宋使是何缘由?”

殷崇义立马回道:“据林将军的消息,扬州流传的‘‘浪’‘荡’节度使’之名并不属实。早在赵匡胤亲征潞州之时,他就派出了这位宋使韩旭前去扬州,名义上是册封李重进中书令,但据林将军的推断,韩旭最大的使命却是拖住李重进起兵的步伐,以免赵匡胤两面树敌。林将军甚至怀疑雷公咀被淹之事,就是当时身在江都城的韩旭干的。”

雷公咀被江水淹没,南唐是知道的。虽然李景一再不同意向扬州派出援兵,但暗地里支助李重进兵器这事却是有的,这也是和以殷崇义为首的一帮主战派妥协的结果。一来可以搅‘乱’中原的局势,二来也为南唐换来继续的淮南盐铁。

闻言,李景长吁口气,叹道:“赵宋不仅继承了后周的文臣武将,更有新一代的年轻之辈,真是人才济济!放眼我南唐,前有党争,后继又无人呐。”

“臣等惶恐,不能为皇上分忧。”殷崇义,严续,李煜连忙异口同声道。

“起来吧,这不是你们的错。”李景摆了摆手,说道:“这几年的战事,拖住朝堂的运作。待得明年‘春’,开科取士,国子监那边和洪州的白鹿‘洞’书院想必有不少的年轻才俊,朕不能再荒废了他们的学业,这事朕会给礼部下旨。”

“皇上圣明。”严续大喜,兴奋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再加上江南之地稳定多年,我南唐的年轻才俊定然不比中原少。微臣的吏部必定全力配合礼部的此次科举。”

“恩,此次不仅仅是吏部,其他各部都必须全力配合,这事‘交’由太子去办,我南唐需要提升士气,明年的科举就是个机会。”李景说道科举顿时来了兴致,又道:“至于主考的人选,你们看谁合适?”

“儿臣提议户部‘侍’郎韩大人。”李煜兴致勃勃的提到了韩熙载。

李景点了点头,叹道:“可行,叔言的才学放眼整个江南亦是一等一的,况且也是后唐进士出手。自打朕还是太子之时就更随了朕,这么多年下来一直因党争被排挤,此次主考就由叔言为负责……恩,不错,就叔言了!”

说道科举,几人兴致盎然,商议了好一阵子。

不知是不是兴奋过了头,枢密使殷崇义灵光一闪,突然开口道:“皇上,不如此次科举加入武备,文武并举,兴许还能为朝廷选将。”

武状元?

不得不说,殷崇义这个提议相当的合情合理,而且更能增添南唐人的士气。缺兵可以招,但缺将可不是一时半会能找到的,尤其是像林仁肇这样的帅才。要知道淮南之战,南唐损失的将领可不是一,二之数,像刘仁瞻,皇甫晖……等等等等。

不过,李景似乎对殷崇义这个提议相当的不感冒,未带殷崇义继续说下去,立马打断了他的发言,皱眉摇头道:“至于武科举这事,还需商榷,今后再议。”

说罢,李景似乎失去了谈话的兴致,面现疲‘色’。

殷崇义和严续退出了长‘春’殿,而李煜责备李景单独留了下来。

看着面前毕恭毕敬的李煜,李景说道:“殷爱卿的建议对南唐军的士气实则有巨大的提升,煜儿可知父皇为何却驳回?”说着,见李煜一副茫然之‘色’,不由叹道:“殷爱卿实在太心急了,一旦我朝举行武科举,必定引起赵宋的警惕,对于我南唐的养‘精’蓄锐实有莫大的危害。朕不希望先祖的江山在丧失在朕的手里,否则朕就算是九泉之下也难有面目见我李唐的列祖列宗。”

说着,拿起御桌上的奏折,又道:“这是枢密副使唐爱卿发来的,洪州的皇宫已大体完工,年后父皇就迁都洪州府。我们失去了东都扬州,而西都金陵和赵宋只一江之隔,虽说大江天险,实则危机四伏。洪州立为南都,父皇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此可以免去赵宋的对淮南之地的担忧,更重要的是能为我朝的延续争得时间。煜儿可明白?”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李煜连忙说道。

“恩。”李景点了点头,瞧着眼前这位俊朗,仁孝的皇子,叹道:“父皇南迁之后,金陵就由你留守,殷崇义虽说‘激’进了点,但却是个人才,再加上严续的辅助,父皇相信你会做得比父皇更好。父皇能教你的时间不多了,今后就得靠你自己了。”

“父皇……”李煜俯身跪地,双眼垂泪。

李景摇了摇头,面‘露’慈爱之‘色’,莞尔道:“起来吧,都已是太子了,不能总哭鼻子吧,呵呵。”言罢,略一思索,正‘色’道:“先前你赞同殷崇义向扬州派探子之事,父皇没有反驳你,你可明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