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袁老师,有什么事吗?”我正想该怎么让美国总统,同意我们参观核避难所的全貌。
“小孙,你就快来看看吧。”
我们都站起身来,跟着她来到水晶房间,走到水晶墙壁前,手肘靠着水晶玻璃看着。
在方舟发亮的生物光下,只见得一团巨大且黑黝黝的东西,一动不动的悬在水中间。我认真仔细地观察它,力求辨认这条巨大生物的性质。但一个念头却突然掠过的脑际。
“这是一艘船!”我高喊着。
“没错,”旁边的依诺也发现了,“一艘触礁沉没的船!”
“我们现在的位置在哪儿?”我问道。
“在大西洋的百慕大群岛附近海域。”伏尼契教授看着房间中央的3D地图说。
“百慕大群岛?你确定?”
“对,就是百慕大。”教授平静地说。
这个时候,我觉得教授肯定不大明白“百慕大”这个词,代表着我们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是什么。
在这诡异的海域之间如同流动着一股腐败的味道,不是臭味,更像是霉味,我感觉就像迈入了久未开启的空荡荡没有尸体的坟墓,这就是我们无意间进入的那片被称作魔鬼三角区海域的第一印象。
“孙,不用太担心,这里离洛杉矶市还有一小半路程,以诺亚方舟的速度很快就能驶出这片海域。”依诺的意思是让我放心。
“希望如此。”我勉强笑了笑。毕竟自己从念小学开始,就对魔鬼三角区这个名称略有耳闻,没想到就在今天我来到了它的海底。还好不是坐船,自从我知道,诺亚方舟其实是艘可以进行星际旅行的宇宙飞船后,我呆在它的里面就有一种被保护着的安全感。
可惜这种安全感没持续多久,就被瑞亚的一句话给吹到了九霄云外,她跑进来对我们说:“好奇怪,我没改变速度,方舟诺亚就自动减速了,有谁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这个情况,让我很是郁闷。
“这不是泰坦尼克号吗?”从海底避难所新来的小伙子巴奈特(Barnett)说道。我正想着英国人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有幽默感了,“RMS Titanic”这十个硕大的白色英文字母就在我眼前一点点的滑了出来。
“这不是泰坦尼克号吗?!”我不禁惊讶得和巴奈特一样高喊了出来。
船是侧躺着的,里面进满了水。这艘于冰山相撞而遇难沉没的残骸,其景象实在是惨不忍睹。
而越发让我感到恐怖的是,在它的甲板上还能看到几具尸体。
身上穿着贵族的衣服,横陈在那里!
而泰坦尼克号沉没的那天是1912年4月14日,离现在已经有一个世纪多了!
怎么可能还有遇难者的尸体在上面?我一时间毛骨悚然,只想快点离开这里。
幸而诺亚方舟只是在这里减速,不是不能航行。
我们一群人都默不吱声,在这活生生的历史上最大的一宗海难面前,可以说让我们大家的心都在剧烈般跳动!
其间,诺亚方舟仍继续向前行驶着。上面这诡异的场景,拉开了接下来这样的一种序幕,诺亚方舟在魔鬼三角区海底的航程当中,不断遇到一连串的空难、海洋灾难景况。
我们常常看到遇难的船身、飞机残骸在这片深海中腐烂,那些残骸上居然还有猛犸象和剑齿虎的骨架挂在上面,我现在觉得早一分钟离开这里,都是好的。
漫长的一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离开了魔鬼三角区的范围。
好在没有出现意外,诺亚方舟旁的生物光球似乎又恢复了以往的活力,不停以超高速运转着。
五分钟后,我们就穿过了全长81.3千米的巴拿马运河,从大西洋通过运河到达了太平洋。
而以前船舶通过运河一般需要9个小时。
十二分钟后,诺亚方舟到达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罗得核避难所。
这栋占地面积庞大的核避难所周围却都是废墟,这次我们出来的有十二个人,多了坦根老人还有他的两个族人,另外还有袁谷老师和希尔医生。我们站在废墟的正中央,旁边是紧紧跟着我的袁谷老师。
她惶惶不按地看着四周,不停地跺着脚,似乎这样才能让自己减轻不安的情绪。
可我只有兴奋。我抬头看着前面那幢高大的建筑,虽然外表有些残破不堪,但还是保持了整体的完整性。
我使劲地仰头,直到把头几乎向后弯成了九十度,才看到了那个我正在寻找的目标——避难所顶部的那间有尖顶的圆形小屋,这间小屋里面放置的就是防护层启动装置!
多美的样式啊,我瞧见这间小屋的环形墙壁上镶满了磨花彩色玻璃,特殊的夹铅墙壁浮现出强烈的凹凸感。
我想象着当最后一抹阳光撒在它顶部时的样子,或许那个时候它是一半金色一半黑色的吧,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看看那里面防护罩的启动装置了,我看准了核避难所中间那条寂静无声的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