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革命三国> 第二十一章 论政(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章 论政(一)(1 / 2)

汝南城由于一直便是豫州治所,故而除了外城,尚建有内城!

城内近两万的黄巾俘虏全给集中关押在内城,内城城门也给死死封住,内城城墙上四周则有两千民兵队把守,劲弩之下,众黄巾俘虏无人敢反抗,这时他们也瞧出对方兵力不足了,却偏又无力回天徒呼奈何。

城内局势不稳,民心浮动,林勇派熟悉城内情况的地下党立即组织人手,挨家挨户宣读安民告示以稳定人心,同时严肃全军军纪不得扰民,忙至深夜,全城局面总算暂时稳定下来。

翌日一早,城内居民起床透过门缝往外一瞅就立时呆住了!

只见大街上横七竖八地睡满了当兵的,个个围着火堆和衣而睡,连床被毯均无,初春夜晚寒冷之极,也不知这些兵卒是如何熬过来的?偏偏各人还睡得如此香甜!

原来,大军深夜突袭夺占汝南城,为防城内引发动乱,林勇便仿照后世解放军入上海夜宿街头,下令全军入汝南城后,严禁入民宅住宿,一律睡在大街上。老自卫队还好点,新组建的两支大队就颇有怨言,幸亏各级军官大讲思想政治教育,又以身作则,甚至寻来柴禾生起火堆驱寒,新队员们才勉强咬牙熬了一晚。

此举一出,顿时赢得了城内居民们的好感,听说乃是精山革命军打来了,平时他们没少听地下党对精山革命军的宣传,知道革命军乃是穷苦大众的队伍,遂纷纷拿出家中仅存的破棉被及有限的粮食分给他们,却给队员们纷纷以会违犯军纪而婉拒,不由得欣然大赞革命军仁义之师。

老队员们常受根据地热情拥戴,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而那些新队员们则感觉不一样了,从前还是人人唾骂的黄巾贼时,哪曾受过汝南城百姓们的如此热情对待?

接下来数日,林勇就一直为稳定汝南局势而忙碌……

而此时的新野江夏还未知汝南已落入革命军手中,二城太守均在绞尽脑汁设法弥补过失,蔡和倒要好点,将所有责任推给叛变投敌的文聘,黄祖则大感头痛,粮草辎重被毁,守将邓平被刺杀,大军进退维谷,自己逃脱不了干系,遂派人携金银财帛往襄阳走动关系,力求刺史刘表能网开一面。

数日后,刘表先后得到蔡和与黄祖送来的奏表,自是又惊又怒,奈何手下文官武将苦苦求情,加上蔡氏枕边为乃兄说项,刘表于心不忍,方免去蔡和罪责,至于叛变投敌的文聘,他是万分不信,却又不得不为蔡和开脱,下令将文聘家眷斩首示众以儆效尤。至于黄祖,由于一直对刘表忠心耿耿,加之被黄祖贿赂的文官武将为其开脱,也就免去了黄祖罪责,但免去其太守一职,以示惩戒,但江夏兵马还是由其统领。

此事余波尚未平息,半月后,刘表却又得知汝南黄巾尽数被灭,连汝南城也落入林杨匪军之手,不由得气怒攻心,人昏厥了过去。醒来时,人已躺在床头,小妾蔡氏正在一旁照顾。又调养了半日,感觉好些了,他便下床穿戴整齐去议事厅召集众文官武将赶来议事。

未几,众文官武将齐聚议事厅。

刘表开门见山便问如何应对精山匪军夺占汝南一事。

蔡瑁最先道:“主公,瑁愿亲领大军前去征讨,不成功誓不还师!”

与其一个鼻孔出气的张允也出列附和道:“末将也愿随往!”

刘表摆手道:“眼下荆州各郡并不太平,还赖二位镇守,大军不宜轻动。”遂拒绝了两人所请。

从事中郎韩嵩忽道:“主公,眼下我平阳恩阳二镇粮草辎重毁于一旦,守将也或叛或亡,平阳恩阳二镇两路大军进退维谷,当今之计,乃是命大军分别撤回新野江夏,令二城采取守势,暂不可再与精山匪军交锋。”

别驾刘先附和道:“不错,德高兄所言极是,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等对精山匪军了解的其实颇为有限,结果导致连番判断失误,未剿灭精山匪军不说,反而损兵折将,故此,先以为先令新野江夏二城采取守势,同时须多派细作打探情报,对精山匪军有了足够了解,那时再遣上将率领重兵征剿!”

刘表颔首道:“始录言之有理。”

治中邓羲、从事伊籍等人均认为此乃稳妥之举,纷纷附和,唯独刘表心腹蒯良不发一言,刘表瞧见甚觉诧异,便问道:“子柔似乎不赞同此事?”

蒯良沉吟道:“非是良不赞同,而是此举见效甚缓,良有一策,收效较快,不知主公可愿一听?”

刘表大喜,道:“策将安出?”

蒯良便将心中一策道了出来,听得刘先、韩嵩等人拍案叫绝,唯独刘表有些犹豫。

蒯良朗声劝道:“主公,这林勇乃是我士族世家的生死大敌,须不惜一切代价将其除掉,主公又何惜一女?”

众文官武将一齐劝谏,刘表终下定决心道:“好!此事就由子柔去办!”

……

在林勇将老根据地的班底调过来后,林勇便提名邓铭担任临时县长,经过邓铭原乡政府的干部努力治理,汝南城已渐渐稳定下来,百姓安居乐业,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一派欣欣向荣之新气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