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金柴神传> 第18章 东临碣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东临碣石(1 / 2)

英杰、小七、张顺三人夜宿晓行,一路向北。一路上,不断与运送货物的马车商队擦身而过。这些商队大多由黑白两色的着装的人护卫,一种是之前见过的黑衣白梅花图案,另一种是白衣红色火船图案。

来到东莱城门外,三人下了马,步行入内。由城门出入的车马行人,如浪潮一般。大概是商贸发达的缘故,城门未设关卡,出入完全自由。两个守城护卫,披坚执锐,却在那里自顾自地说笑。

穿过巍峨的城门,正中大路铺着青石板,直通中央广场。路两边排满小商小贩,冰糖葫芦、糖人、阳春面等,不一而足。商贩身后,屋瓦房檐相连,很有气概,俨然大都市景象。

英杰记得书上写道,三国时,全国经济中心仍在北方,到了宋朝,方移到南方。可眼前这番都市图景,超乎他的想象,俨然是另一幅《清明上河图》。

岂止英杰,小七、张顺也赞不绝口。小七看到各色小吃就要流口水,一路看一路买,张顺则留神“漂亮的小姐姐”,看到一个,便吹一声口哨,差点跟小姐姐身边的男人大打出手。

“山东人脾气果然暴躁啊,能动手的事绝对不动嘴……”英杰喃喃自语,“这要在南方沿海地区,可以跟你吵一天也不动手……”

不过,这里的人似乎也非常精明,应当是商业文化熏染的缘故,小七跟卖小吃的小贩讨价还价,表面上小七占了便宜,终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小贩还是赚了。也就是说,只要你不公然给人戴绿帽,生意照做,朋友照交,英杰大概知道当地为人处世的尺度了。

走过城门附近的摊贩,眼前豁然闪出一个巨大的广场。广场通向四个方向:来时的城门,向北的北港,向东的东港,以及向南的郡首府。

广场正中竖着一尊像,是一个扬手挥鞭的将军,他表情平静,但不怒自威。看雕像上的石刻说明:建安十二年九月,公北征乌桓,灭贼残部,东临碣石,作赋《观沧海》。英杰记得自己出来时,是三月间,转眼春去秋来。

来这里已半年有余了么?好像只是在梁山和兄弟们喝酒玩乐,早晚已经天凉,树上叶黄,秋高气爽,自己身上也添衣了。

不过现在依然是九月,《观沧海》是曹操的诗,曹操九月北征乌桓,灭贼残部,是消灭袁绍的残部吧?曹操传来捷报不久,班师回朝,东临碣石写下《观沧海》,转眼间在青州东莱郡首府的广场上便有了曹操的雕像。这位东莱郡守的拍马本领,以及本地匠人的手艺精湛,可见一斑了。

雕像边立一石碑,上面是《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的作者是曹操,字的落款是文若。这所有的一切都在说明,他们置身之处,是曹操的地盘。一对看上去像度蜜月的年轻夫妇,女子依偎着男子,男子卖弄着自己的见闻,说:“你不知吧?文若是荀彧大人的字。荀彧大人有王佐之才,深得曹公器重。我们东莱郡守夏侯武德大人,和大人是好朋友,所以这篇字,是荀彧大人所写,再由夏侯大人找匠人刻在这里。”

“相公,你知道好多!”女子满是爱慕地望着自己的丈夫。

“走吧,”张顺道,小七端着小碗,嘴一直不停,吃着豆腐皮,英杰也笑了笑,转身要走,却见五六个黑衣人走上前来,将那对夫妇围住了。

“小娘子,”一个黑衣人伸手去抬女子的下巴,“你这相公,能让你快活么?不如你跟我们玩玩,我们这里好多相公,让你冲上云霄可好?”

丈夫想要反抗,却被两三个黑衣人缠住,最后索性被掀翻在地,几个黑衣人拳打脚踢,把丈夫打得惨叫连连。

这些黑衣人,恰是来东莱路上,路边小店寻衅滋事的那几个——身上穿着印有白色梅花图案的黑衣,梅花旁写一个“贰”字,腰间挎着弯刀,看似为首的那个,除了弯刀,又有一把火铳。

广场不远处明明有穿着蓝色军服的官差,却眼睁睁看着年轻夫妇受到欺辱,转而躲到一边去了。

“这些人渣,欺人太甚!”小七杏眼圆睁,把碗里的小吃,连汤带豆腐一口吞下,伸手抹抹嘴巴,就要上去“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却肩膀被一双有力的手按住,是张顺。

在陆上,张顺的战斗力要打个七折,但对付这几个小喽啰,自然不在话下,三下五除二,只用了三成功力,黑衣人被打翻在地,连连讨饶,却有一个漏网之鱼,跑去通风报信。

“快走,”张顺嘴上这么说,脸上却笑,对此等场面,他早已从容,“强龙不压地头蛇,气已出了,追兵很快就到,不要横生枝节。”

通风报信的黑衣人走的是广场东边那条路,张顺便带头走北边。索性广场上人多,三个人扎进人堆里,很快便消失不见。跑了一会,拐进路边一条小巷,却有一个男子等在那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